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百名教授

穆平:科研担责任,教学问良心

时间:2015-07-14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穆平教授主要从事水、旱稻的抗旱机理与抗旱QTLs的定位分析和小麦遗传育种与基因组研究。从研究课题的字面上,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干净整洁的实验室,先进精密的实验仪器,每天气定神闲,从容出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确实,穆平教授从事的基因研究需要经常出入实验室,甚至很多问题也必须在实验室中才能解决。但是穆平教授认为,现代农业固然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但归根究底,农业的根本是田地,不深入田间,怎么能说是农业人呢。

热爱专业、勤奋求知的学子

1991~1995年,穆平教授在莱阳农学院就读本科,在本科学习阶段,学习成绩优异,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连续四年获得“三好学生”称号,多次获得专业奖学金。毕业后留校从事学生工作,在工作期间,年轻的穆平教授仍对所学专业念念不忘,怀着对农业的巨大热情,在1998年,顺利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当时的穆平教授刚刚成为父亲,自己心里也非常矛盾,但是在家人的鼓励下,他毅然选择了继续深造,并从此与农业科研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硕士研究生阶段,他师从著名遗传育种专家李自超教授,并有幸获得王象坤先生的指导。在此期间,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身的刻苦努力下,他深入而系统地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硕士阶段的学习经历更加坚定了他对专业的热爱,于是在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深造,获得了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荣获2003年度“宝钢优秀奖”和2004年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不怕艰辛,潜心科研的学者

博士毕业后,感念母校的培养,穆平教授重新回到母校工作,主要从事比较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和莱阳农学院博士启动基金各1项,先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陆稻抗旱机理与抗旱QTLs定位”、国家“863”计划“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聚合育种技术培育高产、优质的抗旱、耐盐陆稻品种”及国家“十五”攻关等项目。

取得丰硕成果的背后是常人所看不见的困难和艰辛,由于专业研究需要,穆平教授常年穿梭于实验室和试验田之间。在研究水稻的过程中,进入潮湿的稻田进行深入研究是不可避免的,潮湿的环境和稻田中的水蛭都给田间试验带来了困难,并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面对这些困难,穆平教授都坦然接受,这位总是面带笑容的年轻教授并没有浮躁之气,相反多了一些沉稳的气质。

“搞科学研究就不能讲好的条件,在田间工作很多极端天气和恶劣环境是无法预料和避免的,要想取得一些成就必须付出努力,吃苦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读研究生的时候,年近古稀的王象坤老先生也总是跟我们一样下试验田进行研究,水太深,我们就挽起裤腿继续干,有水蛭我们也不怕,李自超教授和王象坤老先生对科学研究的认真态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穆平教授这样说道。

2011年1月至6月,穆平教授在美国加州大学滨河分校及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小麦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又重新做了一回学生”。远在异国他乡,穆平教授并不孤独,因为有他所热爱的事业始终陪伴着他。在这里,他系统学习了如何更好地进行定位分析,研究作物耐寒、耐病。在美国期间,中午常常是不休息的,大家吃完午饭就继续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工作效率依然很高。值得一提的是,穆平教授在美国期间一天也没有休息,他并没有借机出门旅游观光,而是把握一分一秒的时间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充实自己。

“在美国期间我看到大家都非常勤奋,那里的老师周末都很少休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我也以他们为榜样,抓紧时间学习和工作,回国之后更是在实验室和田间来回转,我们是没有节假日的。”每当有老师和学生劝穆平教授不必这样拼命工作的时候,穆平教授总是笑着这样说。

2012年,小麦赤霉病在部分地区发生严重,造成较大范围减产。今年5月底低温,后期雨水又密集,及时抢收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对于突发病害和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穆平教授总是比农民还着急,“我们要及时掌握动态,使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也使我们的科研工作不受影响。”

勇于探索、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穆平教授常说的一句话是,“科研与教学是分不开的!”他不仅在科研工作上硕果累累,而且在教学工作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005年,穆平教授在青岛农业大学第一次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作为新课程的带头人,穆平教授在摸索中前进,多次去浙江大学取经,与国内、校内专家、老师进行交流,并积极参加相关讲座和研讨会,吸收新的科研成果;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适应特点,参与教材的编写,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穆平教授的积极推动下,“生物信息学”课程从无到有,经历了从教学条件简陋到软件、硬件齐备的完美蜕变,学科稳步走向成熟。在授课过程中,穆平教授根据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习和接受能力的不同特点,在给研究生授课过程中注重应用,着重讲解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而在对本科生的教授过程中则强调知识的传授,讲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学科研究的进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穆平教授感到欣慰的是,在他的影响下,不少学生对这个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到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穆平教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他始终强调“创新”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研究生必须将田间工作与实验室操作分析相结合。研究生刚入学后不久,在穆平教授的带领下,从小麦播种开始到次年6月份收获整个生长季节都经常要深入麦田进行研究工作,获得数据、进行分析。穆平教授要求研究生必须获得2轮实验数据才能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每个数据的取得都浸润了汗水和努力。这一严谨的态度源于研究生学习阶段导师对穆平教授的严格要求。回忆起硕士和博士求学阶段,穆平教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说是李自超老师和王象坤老先生对科研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凡事亲力亲为、做到最好的韧劲激励他不断前进。对于本科生,穆平教授也鼓励大家要积极地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工作中,使本科生在与导师、研究生接触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穆平老师不但对工作认真,在学习上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在生活中也总是倾其全力帮助我们,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好老师。”穆平教授的学生说。

因为穆平教授曾经做过学生工作,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深入的了解,在学生培养和关心学生成长成才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学生的眼中,他不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更是朋友。对于因各种原因缺课的学生,穆平教授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进行补课,看到老师这样认真地对待自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也非常高。

在谈到自己的学生时,穆平教授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欣慰”,学生的每一个细微的进步他都能感受得到,这使他更加有动力用自己的阳光温暖更多的学生,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

“我喜欢与学生交流,这样会使我也永远保持年轻的状态,充满活力。许多学生会问我一些我也没有想过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也不会,这样就激励我不断研究、探索。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我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学生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穆平教授又露出欣慰的笑容。2007年穆平教授获得“六和奖教金”,这也是对他教学工作的认可。

作为科研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常人眼里的“成功人士”、学生学习的楷模,提起自己的家庭,穆平教授总是会感到有些亏欠。“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孩子才4个月,现在又长期在外地出差,平常也没有节假日,很感谢我的爱人承担起家庭的重任,感谢家人对我工作的理解,现在只要我在家,就会和家人一块买菜、做饭,好好享受家庭生活。”

谈到家庭,穆平教授又露出灿烂的笑容,显然是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使得穆平教授得以安心工作,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王丽静 李承岩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