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展示  > 人物展示2012

赵龙刚

时间:2020-06-23 来源:宣传部

赵龙刚:一心一意扶贫,终迎漫山花椒红

“赵书记,赵书记!”一位村民快步赶上即将要上山的赵龙刚书记,赵书记赶忙停下脚步,原来是这位村民的身份证丢了不知道如何补。赵书记说:“你先别慌,你上次用身份证在什么时候啊,该找的地方找了吗,有没有什么急事……”

村民口中的赵书记是现学校科技处副处长、时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团委书记的赵龙刚,是我校按照省委部署,选派的第一轮次第一批次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赵龙刚。赵龙刚自从被派到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赵山头村主持扶贫工作,便联系群众,立足实际,因村施策,奉上一片赤诚之心,牢记自身责任与使命,努力为村民干实事,做扶贫的引路人。赵龙刚这样的做法于村民,便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赵老师在学生们心中的形象是威严的。来到赵山头村,赵书记完完全全把自己当成了村里的一员,他吃住睡全在村委会的一间小小办公室里,黑黝黝的皮肤,穿着宛如一个农民,一边挽着裤腿半蹲在地上用井里浑浊的黄水洗衣服,一边和村民拉家常。

赵龙刚在村里走访时,若恰巧遇到老大娘在采花椒,便会热心地去帮忙。赵龙刚深知,要想扶贫工作做得好,首先要和村民打好交道,与村民同吃同住,为村里干实事干真事,了解农村现状和村民需求,这样才能得到村民的信赖与支持,才能将扶贫之路走下去。

赵龙刚一来到村里便去向村民询问村里的情况,经过一番调查,他对赵山头村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村里有296户人家,共1132人;山地面积2400多亩,人均耕地不足0.5亩;村民主要种植小麦、花生、地瓜等农作物,而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靠漫山遍野的花椒;妇女、儿童和老人占村中人口的绝大部分,因贫穷和设施条件的落后,80%的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赵龙刚望着漫山红彤彤的花椒树,感到自己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奔走在花椒地,一言一行系村民

花椒的成熟期并不稳定,从立秋到处暑,是赵龙刚最为忙碌的时节。他独自一人上山又下山,数次走过相同的地方,走遍了每一个山头,看看花椒是否适合采摘了。花椒过早采摘其颜色会不鲜艳,从而使得卖相不好;过晚采摘则会导致花椒的自行脱落,产量也随之大大减少。在花椒成长期间,赵书记也不敢马虎。他时刻关心着村民的花椒树是否需要修剪树枝了,是否有病虫害了,是否控制好了化肥农药的用量。到了采摘的季节他早上五点便背篓上山,花椒只能用手一串串的摘,他的手上布满了花椒的尖刺,腿上布满了被杂草划伤的血痕和蚊子叮咬的鼓包,但他一想到村民的收入,便不觉得劳累和疼痛了。

赵龙刚听说有一年的旱涝天灾,让整个村子的花椒树颗粒无收,他一想到这是百姓们的白馒头、钱窝窝,是村民支撑一年的家里收入,就感到十分无助和心痛。他说:“可别说我俗,农民啊,一年辛辛苦苦就为了这么点收入,有了这些,娃才能上学,一家人才能吃饱肚子,孩子才能盖上新房子娶上媳妇。红彤彤的花椒收到手了,就仿佛白花花的银子到手了一样,一有天灾,一家人就要饿肚子了啊。”赵龙刚对村里做的这些贡献,村民们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全身心投入农村建设,坚持为村民做实事

为了扶贫,赵龙刚费了不少力气,他发现如今村里种植花椒面临着高成本低收入的处境。花椒难种植难打理,山上地形复杂,只能人工背着背篓上山采摘,村里又缺乏劳动力,是典型的“386199”,再加上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投入成本高,这些无不制约着村里花椒业的发展。赵龙刚知道,这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发展问题,更是赵山头村的发展问题,如果想要找到赵山头村的发展出路和方向,就需要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的结合来为赵山头村注入新生力量。

赵龙刚为带动村民发家致富,他四处奔波,了解扶贫政策,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之下争取到了扶贫资金,加上省里行业扶贫资金,截止到目前总共有100多万元。针对“千村公路扶贫”项目的专项资金无法全部解决村内道路修缮 的问题,他发动村干部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动员广大村民义务出工做好基础路基的平整等工作,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最终为伏山口和王洼两个自然村村内10000m2的道路铺设了水泥路面,方便了村民的出行,缓和了自然村之间因修路不均衡积累的矛盾。立足村庄发展实际,有效整合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和千村脱贫健身工程项目资金,为王洼村维修濒临坍塌、抽水系统损坏的200米地下井一口,有力地保障了饮水安全;在赵山头自然村修缮文化广场近400 m2,新增健身器材12件,闲暇期间来文化广场的群众达百人,在春节等传统节日到来时,还经常会有民间艺术群体编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为村民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如今,文化广场已成为赵山头村宣传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支农惠农、粮食综合补贴等政策和宣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等村风文明的平台。

在赵山头村,赵龙刚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政策扶持和基础设施改造是不够的,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良好的教育才能使赵山头村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经济的落后使大量青壮年外流,只有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留守在农村,儿童接触不到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思想,使农村陷入教育缺失和人才外流的恶性循环怪圈。改变赵山头村就需要打破传统观念,就要搞好教育、留住人才和发展高水平的生产技术。

赵龙刚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决定在村内建一所现代化的幼儿园,立志从娃娃抓起为赵山头集聚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提高教育质量降低年轻人的外流。赵书记积极联系赵山头村在外的能人为幼儿园建设贡献力量,再加上学校帮助从省财政厅申请的50万元扶贫资金,成功地在村口处建立了一所近800m2高标准幼儿园。现在幼儿园每年能招收4个班近100名的孩子,解决了孩子入学难、教学质量低的难题。村民自发制作了一块2米多高刻有“青岛农业大学援建”的八个大字的牌子立在幼儿园门前,用山区人民最淳朴的语言表达对青岛农业大学的感激之情。

盼望着,盼望着,那满山的花椒正红,如同烈火,如同赵龙刚对赵山头村的一片赤诚。这一场扶贫的历程,满载着赵龙刚的希望与努力,满山坡的花椒记得,赵山头村的村民更会记得。

作者:学生记者 祝硕 王奇 编辑:曲天泽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