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学生

外国语学院“传华夏文化 通古今未来”实践团多语种讲述非遗文化

时间:2022-07-27 来源:外国语学院

为深入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7月3日至4日,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多语种讲述非遗文化赴青岛实践团前往山东省胶州市中心文化馆和即墨古城开展以“围绕保护、弘扬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唱响戏剧之魂 传颂非遗之彩

传承非遗文化,唱响中国声音。素有“胶东之花”美誉的茂腔是流行于胶东半岛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它扎根于农村,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着长达五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通过采访山东茂腔传承人刘永霞,队员们得知茂腔积极吸收借鉴其它戏曲的优秀表现形式,并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守正创新,使其在当代仍然熠熠生辉。刘永霞还为实践服务团队员表演了茂腔中的经典曲目,教授基本唱法和指法,让队员们充分感受到地方传统戏曲的魅力。

以匠心致非遗 以非遗致未来

山东八角鼓最初是由北京“旗人八角鼓”蜕变而成,主要包括八角鼓和唱词两部分。负责人沈玉杰向实践队员们介绍,现在的八角鼓唱词以现实题材为主,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可以体现城乡风貌、抗疫精神、扶贫精神等等,不仅传承了山东八角鼓艺术,而且还赋予八角鼓现实意义。

2008年,首届中国秧歌节在山东省胶州市举办,胶州秧歌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因此,胶州也被称为“中国秧歌之乡”。负责人吕建波谈到,现在人们对秧歌普遍定义是一种老少皆喜的舞蹈,但其实秧歌最早的表演是以曲调为主的,秧歌小戏有着丰富的曲牌,是戏曲的雏形。

为了更真切地感受非遗文化,实践团成员在文化馆中参观了秧歌培训场地,并拿起扇子和老师学习起了胶州秧歌。

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是无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品德。剪纸传承人董丽霞现场教给实践队员“两刀剪喜”的方法,并谈到,剪纸就像庖丁解牛,在析理中将剪中之物的活气剪出来。

妙手涂抹 丹青自乐

指墨画又称“手指画”,“落墨有奇趣”,其具有浑厚朴拙,变化莫测之妙。手指作画向观赏者传递出一种力量,各种技法的运用得当能使画作达到力透纸背、高山坠石的效果。

从“手摸素绢”到“指头画派”再到花鸟巨匠潘天寿,实践队员们听传承人韩国栋讲述指墨画的古往今来,丰富的人文精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不断的创新发展是指墨画得以传承的意义所在。

在开展社会实践的同时,团队成员围绕“传华夏文化 通古今未来”的主题,结合学院特色,借助抖音、小红书、b站等平台,以视频形式并配以中、英、韩多语言字幕,传播非遗文化。截至目前,实践活动已被今日头条、齐鲁壹点、大学生网报等多家媒体平台转发报道。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聚焦弘扬非遗文化,传承艺术匠心,深入了解当地悠久的文化底蕴,努力促进现代社会非遗文化的发展。志愿者们纷纷表示,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将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践行青年人的使命,为中国非遗文化走向世界贡献青春力量。

单位审核人:王效仿 编辑:曲天泽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