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校友风采

陈法军:在科研与教学中不断进步

时间:2021-06-23 来源:宣传部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环境中小小的昆虫对周围的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研究昆虫来改善生态是许多人钻研的方向,也成为了陈法军一生热爱的事业。

陈法军,青岛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94级校友,现任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助理、昆虫系副主任。研究昆虫生态,致力于生态防治,他是潜精研思的科研工作者;良师益友,循循善诱,他是尽职尽责的研究生导师;学海无涯,勤奋作桨,他也是孜孜以求的学习者。

坚持方向,潜心科研

1998年本科毕业之际,陈法军在工作与考研之间最终选择了后者,在选研究方向时也犯了难。当时他的专业老师沈长朋教授研究领域是昆虫生态学,沈老师的课给陈法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沈老师的影响和建议下,他最终选择了昆虫生态这一研究方向,并顺利考取了南京农业大学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专业的研究生。

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陈法军逐渐加深了对昆虫生态的理解——不是依赖农药,而是重点通过生态治理、生态调控,利用昆虫的习性等进行综合防治。“通过这种手段,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安全性,在当时我意识到这是我国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绿色食物的需求量会不断增高”,陈法军说道。就这样,昆虫生态研究成为了他一直以来坚持的科研道路。硕士毕业后,陈法军继续深造,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整合生物学中心生态学专业博士,2006年又在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省农科院博士后工作站)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科研工作多是枯燥的,陈法军笑着说自己为了开展好土壤环境湿度变化对棉铃虫影响研究,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磨了三年的土”。土壤湿度设置需要先将土壤磨碎过筛再进行检测来开展,这项工作科研含量并不高,但不做就无法控制土壤湿度而无法顺利开展研究工作。虽然日常科研工作枯燥,但陈法军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他说:“一旦选择了专业或是被专业选择,就要学会适应,培养喜欢。”

因材施教,育人有方

自古以来,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一话题总是被广泛地讨论。是亦师亦友?亦或是“严师出高徒”?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研究生导师,陈法军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应根据个人性格、学习态度与做事方式,可将学生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自律且有上进心的学生、自主性强的学生和懒惰又能力不足的学生。

对于第一类学生,陈法军认为他们更适合“严师出高徒”的师生关系。严格的老师对于上进的学生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而相比而言,严格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第二类学生。“学生对学习生活规划出了自己的路线,如果老师过多地言传身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令学生产生抵触”,陈法军解释道。对于自主性强的学生,应该抓住这一点优势,根据其能力设计适当的或稍高的目标,给予其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第三类学生陈法军往往会更加关注,尽力提高他们研究知识的储备。不仅对这类学生更加严格细心,也制定相应策略来补其短板。例如先由优秀的师兄师姐带领这类学生,使其在实践中锻炼。再由身为老师的他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检验,及时查漏补缺。

知识积累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他建议学生在本科阶段应扎实基本功。“植保专业的学生首先要认识病虫害,作为植物医生,如果连病虫种类都不认识,谈何诊断防治!”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陈法军也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位学生的能力不能通过简单的考试或面试就能定论”。因此他也建议学生抓住实践机会,积极进入实验室,多观摩、多学习、多动手。

不畏困难,与时俱进

在中国科学院读博期间,陈法军持续关注农业生态问题,当时,大气CO2浓度升高导致了温室效应等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他就此在国内率先展开了该领域的研究。但问题也随即出现了——没有合适的CO2培养箱。唯一拥有类似设备的是国家气象局在河北的野外实验基地,而这一装置主要用于气象学研究,并不具备陈法军开展昆虫生态研究所需设备的环境控制要求。最终,陈法军自己设计了直径近五米的正八边形柱体玻璃温室——即“开顶式CO2气室”,顺利开展了相关试验工作,成功完成了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农作物-害虫-天敌’系统的影响》,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地奥奖学金”一等奖。

目前,陈法军也在时刻关注着昆虫生态学发展的新动向,他与学生们正在开展的迁飞昆虫地磁场定向研究也遇到了没有环境控制工具的情况。最终同样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他自己设计制作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试验装置和设备等,使得相关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科研方面与时俱进的同时,在知识储备上,他也始终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他不认为自己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而一直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仅在研究过程中获取前沿知识、在与科研同行交流开会时丰富思考,在与学生们的日常科研工作交流中,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互相尊敬的关系,学生在学术讨论中要勇于质疑老师,才能将问题讨论得更加透彻,双方才能在讨论中互相促进”,陈法军总结道。

一个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应是一个永远感觉自己所学不足的人;一个不断前进的人,应是一个总能看到自己与他人有差距的人。陈法军表示自己将继续专注科研、倾心教学,并在其中不断进步。

作者:张蕊 编辑:杨宗玲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