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生界说起禹山林,人们都会不约而同想到如下内容:
禹山林,男,山东省莱州市人。1982年于山东莱阳农学院顺利毕业并获学士学位,现在南京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国际花生研究与发展协会副主席,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山东高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省农科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山东省政府花生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首席专家;青岛市政协常委;全国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青岛市突出贡献人才。
辛勤的耕耘者
上述这诸多的荣誉全是靠辛勤的汗水换来的。禹山林自工作后先后参加或主持完成了30多项课题研究任务,是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课题第二主持人;在“十五”期间主持了国家“863”计划三项课题,即一般项目课题“优质、高产、多抗、专用花生和芝麻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优质高产专用花生新品种培育技术研究与利用”。主持了科技部国家“十五”主要农作物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花生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随后又参加了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和产业化开发项目“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规模转化技术与新品种(系)选育”;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高产低脂肪出口大花生新品种花育17号试验示范”;农业部农业跨越计划项目“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花育17号和鲁花15号生产技术体系试验”、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优质出口和超高产高油花生新品种选育”、“花生新品种DUS测试技术研究”;山东省花生良种产业化(三零工程)项目(4项)等12个课题的研究工作。主持承担了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花生原原种繁育基地、国家油料作物花生改良分中心、青岛市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的组建及承建工作。
喜悦的收获者
禹山林参加和主持选育定名推广了鲁花6号、鲁花8号、鲁花9号、鲁花13号、鲁花14号、鲁花15号、79266、8130、花育17号等花生新品种。2002年以来主持选育了花育19号、花育20号、花育21号、花育23号、花育24号等花生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6000多万亩,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选育、鉴定出花生新种质226份、引进国外花生种质400余份,丰富了我国的花生种质基因库。1985年、1997年分别到国际半干旱作物研究所和美国北卡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在国内外科技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参加编写科技著作4部。参与研究的《高产出口大花生新品种鲁花9号选育与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辐射创造花生新品种种质及其利用的研究》和《早熟高产大花生新品种鲁花14号的选育与应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优质出口专用大花生新品种8130选育与推广》和《花生品种资源搜集、整理、保存、研究与利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编写的《中国花生栽培学》2004年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中国图书奖”;《山东花生》2000年获华东地区科技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不懈的工作者
“那些所谓的荣誉都已过去”禹山林谦和地如是说。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目前他主持着国家“863”计划“花生脂肪酸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农业部“948”计划“花生加工技术引进与示范”,同时还有山东省重大攻关专项“利用农业生物质生产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良种工程“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口创汇型花生新品种及产业化开发”,青岛市重点项目“橄榄油型花生新品种研究”,农业部“国家花生改良分中心二期建设”和山东省“花生重点实验室”等多项建设项目。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禹山林只是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当中的普通的一员,但通过他所取得的成果,在他的内心当中不仅有着对花生科研事业的执着,更有着对这个土地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