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深化改革,努力提升学院整体实力
——在五届四次教代会上的发言
化学与药学院 曲宝涵
大家上午好!
过去的一年,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化学与药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大力推进特色名校工程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引进高水平博士10人,其中第五层次以上人员6人,在职培养4人,现有教职工103人,专职教师79人,其中博士比例为71%,高级职称比例为58%,有2人获得青岛市政府特贴专家称号,1人获得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批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获批国家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申报省级系列精品课程1项(5门),省级教学成果2项,申报教研、课程、教材建设、竞赛等名校工程项目73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等各类奖励7项。
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农用生物制药工程研究中心”获批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以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4个学科方向和科研创新团队,完成了3个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团队和平台建设。申报制药工程二级硕士学位点。
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承担课题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总经费576万元;发表研究论文135篇,其中SCI收录40篇、EI收录26篇,获得授权专利16项,出版译著2部。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28场学术报告,承办省第十五届高校化学化工院长会议,举办小分子催化合成论坛和博士论坛。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与13家企业开展技术对接和产学研合作,建专家工作站6个,与企业合作申报课题5项。
学生工作特色发展。在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挑战杯等方面创新发展,获得省级奖励14项,本科生实际就业率达到88%以上。
以上成绩的取得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教代会精神和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是我校深化改革年,李校长在报告中提出6个方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化学与药学院将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教代会精神,重点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推动深化改革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深化改革凝聚力量
2014年学院确立的整体工作思路是: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重点,求质量创特色,以名校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校内外的联系与合作,促进我院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再上新水平。
调整教授委员会,进一步强化教授委员会在学院学术事务决策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调研学院拟设系(化学化工系、药学系、材料系等)构架体系方案,力争实现校、院、系三级管理。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深化改革奠定基础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化学与药学院将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继续推进名校工程建设,根据学校方案制定名校工程建设项目评价考核办法和建设标准,确保按计划完成特色名校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进一步争取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抓好国家和省部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申报和建设工作。
三是紧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强化青年教师的教学规范,以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为基础,重点加强创新教育等核心能力培养,突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实验教学的规范。举办学院第三届教学能手比赛。采取以老带新、讲课比赛、教学研讨、交流听课等多种形式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是加强实验室管理,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做好2015年山东省骨干学科项目和校内化学化工实训平台的前期调研工作。
五是高质量承办第六届山东省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和校内的各类实验竞赛。
六是探索建立协同创新培养机制。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学院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联合,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开设行业特色班。研究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3+2”联合培养机制,制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3+2”培养方案。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深化改革储备人才
学院将坚持“稳定骨干,重视培养,强化引进,优化结构”的原则,结合学科发展规划和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需求,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全年引进药学、药理毒理学、化学工程、化学教师6-8名,力争实现药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突破。到2014年末实现专职教师中博士比例达到75%以上。
二是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围绕引进人才实际需要,加强条件保障和团队建设,重视、关心高层次人才成长和发展问题,全方位给予支持,计划建成化学理论模拟计算、药理和毒理学、高分子与生物材料三个科技创新团队和平台,规划建设学院科研服务平台,为高层次人才组建团队、开展科研、发挥作用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是探索建立引进人才的跟踪评价体系。与高层次人才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检验人才的阶段性成果和目标完成情况;通过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科研工作会议、专家博士论坛等形式,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
四是加强人才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将思想政治建设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全过程。
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深化改革积蓄能量
按照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和社会需求,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学科专业发展方向,走同农业生物结合的学科发展路子,强力推进学科建设,以人才建设为突破口,抓学科、建队伍、强科研、快速提升学院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申报药学专业硕士点,完善修订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培养方案。2014年力争实现学院学术研究生二级硕士点达到7个,专业硕士点有突破。
一是树立了科研强院、科研促教的发展思路,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制度和奖励政策,鼓励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学院综合实力。
二是凝练科研方向,实现 “农药学”、“动物药学”科研主攻特色方向凝练,在政策平台上给予支持倾斜,逐步打造“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功能材料”、“天然产物”方向科研创新团队,提高科研学术水平。
三是继续加大校企合作,鼓励教师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合作研究,争取横向科研课题,创造条件使更多的教师进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合作。2014年计划再建5-7个专家工作站。
四是继续开展学术交流,力争聘校外兼职教授和专家10名左右,举办15-20场学术报告。
五是力争2014年科研经费达到600万元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6项。争取实现3个以上产学研合作企业横向课题经费支持。省市级课题4-6项立项。发表科研论文150篇以上,其中SCI论文50篇以上,EI收录论文30篇以上,力争SCI收录一区论文有新的突破。申请发明专利10项以上,获得授权3-5项。组织鉴定科研成果、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4-5项。参编或出版省部级以上教材2-3部。
五、加强学生工作,为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一是确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树两风,抓两创”的学生工作总体思路,积极探索、深化学生工作校院二级管理的有效途径,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各教育环节的融合为基础,探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教育体系。
二是以专职学工干部主要力量,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
三是以学校学生工作制度为框架,建立健全二级管理模式下学院规章体系,努力实现学生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
四是以品牌创建和学院专业相结合,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特色品牌建设,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我们坚信,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化学与药学院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我校深化改革工作将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祝各位领导、各位代表马年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