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党总支带领我院全体党员和师生员工,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现简要总结如下。
1、工作思路清晰 发展定位准确 。在秉持“质量立院、学科强院、人才兴院、科学发展”的办院理念以及“十一五”期间“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培育亮点、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提出了“搭平台、组团队、强素质、促产出、提质量、上层次”十二五期间的工作思路,制订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加以实施。
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职工总数由2006年的25人增加到2012年的56人,专任教师由18人增加到4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人、在读博士5人,博士化率达到87.8%。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4人。
3、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始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农业资源等传统学科的优势,强化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等新型学科的特色,形成了两个特色鲜明的学科群。在对六个二级学科现状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各学科“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以优势学科带新兴学科”的发展目标与措施。2008年争取到“农业资源领域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0年争取到“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学院二级学科硕士点增加为5个,为学院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2011年,“植物营养学科”被批准为山东省省级重点学科,实现了我院省级重点零的突破。
4、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强化专业内涵建设,重新制订了5个本科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中文版和英文版,实行了“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课程体系。突出了专业优势与特色,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两个专业被批准为校级特色专业。圆满完成环境工程、生态学两个新上专业的评估。获得两项校级专业建设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经费共计20万元。获国家级优秀多媒体课件3等奖1项,获校多媒体课件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申请校级教改课题12项,发表教研论文39篇。近三年大学生校级科研创新立项达25项。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副主编规划教材2部,参编9部。学院实验室设备总值达749万元,2011年被评为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先进单位。《土壤质地标本模型的研制》获得校级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2010年度获教学管理先进集体称号。
5、科研工作实现大跨越。2006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级项目35项,省级项目14项,厅级项目12项,横向课题53 项。课题总经费达到了2345多万元。另外还有我院教师参加的项目7项,经费有340多万元。学院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则共发表学术论文338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有68篇,一级刊物上发表81篇,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184篇。2007年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1项,2008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11年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国家产业体系岗位专家1人,山东省产业体系岗位专家2人。学院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与城阳区环保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而且大大扩大了学院在环境保护、农业推广、肥料等行业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6、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学生工作考核每年均获两个单项奖,每学期均获宿舍管理先进学院,英语四级通过率平均在80%以上,2010年考研率为43.92%,列全校第一,其他年度也稳居学校前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08级1班荣获山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这是我校团支部首次获得该荣誉,也是2000年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在第四、第五届校大学生教育创新立项中,分获12项和8项,分别列全校第一和第二位。在省级以上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省级奖励6项次。
加强学生科技文化建设,开展“奇思妙想”学生科技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取得显著成效,我院学生撰写的作品《双套环保性型中性笔芯》参加“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三等奖,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绩优异,涌现出一批优秀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006年以来,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名列全校前茅,被授予就业工作特色学院,就业工作进步学院,三次荣获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研究生的就业率每年都达到100%。
七年来,已经有685名同学顺利通过入党积极分子考试,231名优秀同学加入党组织。
我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就,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道路,讲政治、顾大局,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我院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牢牢把握我院工作的正确方向。
二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工作。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针对学院改革发展实际,科学谋划,认真处理好规模与质量、教学与科研、硬件设施与软环境、当前目标与长期发展、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加强分类指导,突出优势和特色,更好地解决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学院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为事业发展的保障。几年来,我院加强了各种会议制度、业绩考核与奖励、教学科研运行、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是必须着力营造干群和谐、师生和谐、诚信友爱的良好氛围,建立起师生员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在全院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追求,营造由共同价值观凝聚起来的精神和谐,培育和塑造和谐校园文化。我院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干群之间、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讲团结、顾大局,讲和谐、保稳定,为我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五是是是必须坚持激发和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干事业、支持大家干成事业、帮助大家干好事业,使一切有利于学院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保持昂扬向上、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奋发进取,创新实干,不图虚名,务求实效,营造推动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
六是必须坚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抓好学院班子和队伍建设,强基固本,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办学。这些经验和做法,我们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并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