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学校召开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暨挑战杯竞赛表彰会

时间:2017-12-01 来源:宣传部

12月1日上午,青岛农业大学召开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暨“挑战杯”竞赛表彰会。会议向获奖团队分别颁发了奖金,其中,特等奖获奖项目《《秧果兼收型花生联合收获机》团队获得奖金10万元。校党委书记李宝笃、校长宋希云、副校长刘春霞出席会议。学校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学院分党委(党总支)书记、院长、副书记及分团委书记、校内外指导教师代表及团队成员等参加会议。宋希云主持会议。

李宝笃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应有之义,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本届“挑战杯”竞赛上,学校共获得全国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累计创新铜奖1项,成为山东省唯一一所荣获特等奖的高校,在奖励层次、奖励数量和涉及领域上再次实现了重要突破,这是学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大喜事。李宝笃向获奖的同学和团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挑战杯”竞赛辛勤付出的指导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李宝笃就学校今后如何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要继续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不断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学校不断探索新的、适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培养人才的着力点放在创新与应用两个方面。学校层面也做了很多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在专业技能的培养、素质教育、科研助理制度、创新创业本科培养方案、技能大赛、实践平台的搭建、科技创新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诸多方面不断创新。历年来,多个学院通过项目、课题研究,为学校带动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应用型人才,在全国、省市级的比赛中获得了一项项重要奖励。各学院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思考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载体,积极调动本单位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服务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保障。

二是要继续探讨创新人才机制,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政策。要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生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奖励力度;要把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纳入教师的考核体系中,对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要像奖励其他教学成果一样给予奖励并计入个人业绩,在职称评聘中予以体现;要进一步研究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情况在学生学业评定、奖学金评定和优秀评选中所占的权重,进一步调动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要持续增加投入,不断完善条件建设。创新对老师和实习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对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法进行系统的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加强条件建设,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障。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建设,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增设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积极为学生创新实验活动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鼓励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做多样化的实验尝试,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要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建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网络。

四是要持续推进整体化,不断扩大学生的受益面。在这个基础上要以点带面,使更多的学生通过各项竞赛活动受益。学校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近年来,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越来越活跃,学生参与人数不断增加,但是相对于近3万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生规模,参与面仍然不够大,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要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让更多的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创新实践活动。

李宝笃希望学校的各个部门进一步整合校内目前各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相应资源,以挑战杯竞赛作为一个重要的牵引,以全国性的、国际性的各类学科竞赛为基础,重视各个专项竞赛发展,全体共同参与,协同开展工作,树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理念,推行“三足鼎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宋希云就更好地推进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三点意见。

一是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管理体制。学校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构建学校统筹领导,学院为主体、各部门协同的管理体制。各部门要结合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逐步完善涉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及人财物各方面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体系。各学院要对本学院的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做出规划,出台相应的工作方案;要采取有力措施,广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同时,要以“挑战杯”系列竞赛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改革,通过学赛结合,理实一体,将大学生科技竞赛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中,把创新精神融入到学校发展改革的方方面面。

二是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建设。“挑战杯”竞赛已由大学生的创新比赛舞台发展成为社会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成为大学生创新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学校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综合实力的集中展示平台。要以参加“挑战杯”系列赛事为风向标,以激励在校学生广泛参与科技创新竞赛为基础,打造和提供最宽广的练兵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教育平台建设,通过专家讲座、报告、论坛等活动,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平台建设,鼓励师生更多的参与、申报各类科技创新立项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平台建设,推进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的实践能力。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竞赛平台建设。充分考虑专业特色、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构建层级丰富又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平台,形成学生广泛参与的竞赛机制,使学生在竞赛中增长才干,在竞赛中孕育创新。

三是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工作考核奖励体系。要建立健全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的考核激励机制,有效推进奖酬、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资源配置向竞赛指导教师倾斜,把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情况纳入教师岗位考核、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要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在学生评优评奖中的比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要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最大限度的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

刘春霞宣读了学校的奖励决定,其中,特等奖获奖项目《《秧果兼收型花生联合收获机》团队获得奖金10万元,二等奖获奖项目《大蒜打捆收获机》和《根治农田“牛皮癣”,还土地清洁—山东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的调查研究》获得奖金3万元,三等奖获奖项目《黑葡萄穗霉高环境适应性研究》和《基于土壤-植物水分无损传感技术的智能精准灌溉系统》获得奖金1万元。

校团委书记王峰介绍了学校参加“挑战杯”的总体情况。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介绍了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组织情况。

特等奖获奖团队指导教师、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东伟,哲学社会科学调研报告类国赛二等奖获奖团队指导教师,化学与药学院分团委书记王海霞,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类国赛三等奖获奖团队指导教师、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师张小梅,大赛特等奖获奖团队《秧果兼收型花生联合收获机》项目代表、机电学院研究生刘晓东分别发言。

李宝笃、宋希云、刘春霞分别为获得特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团队颁奖。

宋希云向山东源泉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文、威海佳润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夕宁颁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牌匾。

“挑战杯”竞赛是国内由政府主导发起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自1989年举办首届“挑战杯”竞赛以来,山东省在2001和2009年先后两次获得特等奖。时隔八年之后,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青岛农大成为山东省唯一一所荣获特等奖的高校,入围本届决赛的5件作品分别荣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另外,2015年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一等奖的作品,在本届大赛中再次荣获“累计创新铜奖”。本次“挑战杯”取得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在获奖层次、奖项类别、获奖数量、涉及领域上的新突破和新高度。

  

 

 

作者:杨宗玲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