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师者风范

董雅娟:肩负起更重的责任

时间:2013-04-01 来源:宣传部

从北京回来,青岛农业大学董雅娟教授回了一趟高青养殖基地、又去了商河基地查看建设情况,25日就匆忙赶回学校,开始给研究生上课。

谈起这次参加全国两会的经历,董雅娟有很多感触想和大家分享。

惊喜:

总理称赞“养黑牛好啊!”

谈起两会期间的收获,董雅娟满脸笑容:“很惊喜,李克强总理和我握了两次手!”

董雅娟回忆,3月5日李克强参加了山东代表团审议。会上,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结束后,他一边往外走,一边跟前来握手汇报的代表们亲切交谈。他从容、自信、笑容可掬地与代表们交流着,当走到董雅娟教授面前时,一边伸手一边亲切地问道:

“你是做什么的?”

“我是青岛农业大学搞高档肉牛研究的,现在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发展。”董雅娟一边与李克强握手,一边用简单的语言做了汇报。

“哦?你养的什么牛?”

“是黑牛。”

“好!黑牛好啊!”李克强微笑着说,然后走到了下一位代表面前。

回忆起这一幕,董雅娟教授微笑着说,“总理应该是对黑牛有所了解。虽然只短短聊了几句,我感觉特别高兴!”

让董雅娟没有想到的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全体代表合影时,还能与李克强总理再次握手。

“党和国家领导人从一侧走过来,站好队形的代表们纷纷激动地伸出手去,希望能和领导握手。由于人太多了,一般都是靠下面一二排的代表有机会握到,我当时站在第四排,觉得希望不大。”

“总理走到我们这一块儿,还真的和我握了一下!当时觉得太幸运了!”董雅娟说,她不知道是不是之前简单交流的几句话给总理留下了一点印象,但总理握手时亲切的笑容,让她觉得非常温暖。

两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国第九任外交部长、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等也都与董雅娟教授亲切交谈,了解她的克隆牛研究和黑牛养殖事业。

参会:

建议发言,紧扣一个“农”字

此次参加两会,董雅娟教授提出的多个建议都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和广大群众的热议。更让人关注的是,她的所有建议和接受采访,都紧紧围绕着一个“农”字做文章。

董雅娟教授提出的建议中,引起最大关注的就是建议国家出台相应的农业区县领导干部考核办法,鼓励现代农业主导型区县领导重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把资金用在发展现代农业或特色旅游等优势产业“刀刃”上,以生态农业、健康养殖和环境友好为考核指标,同时以带动农民增收为考核指标,而不能盲目追求GDP,引入对环境有较大污染的项目。这一建议视角独特,刚一提出就被很多记者进行了报道,“新华网”、“中新网”、“中国日报网”、“中国广播网”、“大众网”等重要网站相继转载,引起广泛关注。

董雅娟还提出了“从源头上抓起,重新设计产业模式,以实现‘全链条’监控确保食品安全”的建议,相关新闻也成为网上热点。建议中,董雅娟指出,养殖种植分散在千家万户,产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这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难点之一。要打造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让他们一方面组织农民生产和销售农副产品,一方面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食品安全,建立一条完整的食品安全生产供应链,如此,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才能真正建立。同时,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做到保障品牌信誉度、保障社会的信用程度,不会因为眼前的利益去损失品牌信誉。“做农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在原料的提供上,与有规模的企业合作才会得到效益。”她建议国家多扶持大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企业走品牌、创新道路,这样未来企业提供的原料就有了保证。

此外,董雅娟教授还在两会期间受邀做客“2013两会——中经在线访谈特别节目”,就食品安全问题和民企未来发展谈了自己的观点;作为山东黑牛业的领军人物,她还接受山东电视台采访,畅谈“养牛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在谈到检察机关应该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同时,她建议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农村基层普法力度。两会期间正值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董雅娟建议全社会重塑雷锋精神,而在她看来,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就是要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谈什么都离不开“农”,董雅娟说,这是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实实在在地从身边感受到的。“我从农业高校走出来,发展‘黑牛’事业的过程也一直在农村,与农民打交道最多。农业问题,是我最关注的。”

经验:

“牛妈”百忙之中的调研法

两会期间被多家媒体“围堵”“约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教授”+“董事长”的双重身份。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优势,使很多关于现代农业发展、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都来问她。

还有媒体请她谈到了最新在商河县孙集乡投资的布莱凯特黑牛养殖项目建设情况。正是因为增加了这个项目,“牛妈”现在更忙了,公司在两地,再加上回校讲课,她几乎一年到头飞奔在高速路上。这样的经历让她对地方政府、养殖企业、农户、高校、科研机构、大学生等多个层面的群体都有充分的接触和了解,也因此能够提出非常关键、有针对性的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关注农村、农民。小康社会是全社会的小康,光是城里人‘小康’了不行,农民也要过上小康生活。”董雅娟教授说,在实际接触中,她觉得中国农民距离小康生活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农村发展速度还是太慢。

“成为‘全国人大代表’,肩负起更重的责任。为人民说话,我责无旁贷。”她结合自己这些年在农村创业的所见、所闻、所感,建议国家进一步发展产业集群,通过乡镇、县域集中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的方式,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民加快转变为“产业工人”,推动缩小城乡差距。

“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给董雅娟带来了压力,更带来了动力。“我跟农民打交道的时候,就会注意观察他们的想法、感受,他们面临的机会和困难等等,然后反复思考从顶层设计上应该如何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来解决这些问题。考虑成熟之后,就形成了建议。”今年是第一年参会,董雅娟没有提交正式的议案,她说还需要走访了解更多的农村实情,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提出有分量的议案。

感受:

新机遇,新挑战,新未来

会上,董雅娟被代表们对国家发展献计献策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所感动。“身处在那个环境当中,你会感觉到每个代表都是那么认真地准备自己的发言,很多发言都非常关键、中肯、有深度,一听就知道是经过认认真真地思考和总结的。”董雅娟说,今年两会代表们在PM2.5、食品安全等一些热点问题上表现出集中的关注,“代表们不管来自哪一行,真是把国计民生放在心上,这种精神,也让我学到了很多。”

尤其让她高兴的,是代表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关注。董雅娟回忆说,小组讨论时,当她开始发言,一听谈的是农业问题,很多代表抬起头来,非常认真地听着,时不时地低下头去认真做笔记。会场旁侧还有很多旁听的记者,听完她的发言,好几位记者交头接耳地相互打听“这位是谁?做什么的?”

会议一结束,就有多位记者与她打招呼,表示想进一步采访。两会期间又恰逢“中央一号文件”颁布不久,很多代表和媒体都对“家庭农场”非常关注,而她目前在高青基地就已经发展带动了20多户普通农户转变为了“家庭农场”。这些小型“家庭农场”每年能养牛20——50头不等,按照每头牛去掉养殖成本赚4000元算,家家都早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

更让她充满信心的是,两会上的这些热点问题,让她更清楚地看到了学校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我此次参会被一些媒体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农业高校。”

“温总理报告当中也说了,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听到这些话语,觉得很振奋。”“科技成果只有通过企业支撑才能运用到实际当中。”董雅娟说,她将会尽快整理好在两会期间的收获和感悟,运用到自己的科研和创业当中,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还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学习如何履行代表职责,让自己今后的建议和议案更有深度、更有力度。

作者:周维维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