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7月26日,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赤帜领航兴荣邑,青衿聚力富农乡”实践服务团,前往荣成市开展为期六天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实践服务团项目已成功立项2025年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活动,成为农科学子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载体。
科技赋能兴农业 田间课堂授真知
实践服务团在荣成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座谈会。荣成市农业农村局政工科科长丁小芳介绍了荣成市“粮食+花生、苹果、甘薯、无花果”的“1+4”农业生产模式及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情况。荣成市农村经济管理服务站副站长王超重点分析了花生等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指出将坚持模式创新与传统特色相结合,支持花生龙头产业发展。会上,双方就农业科技创新、种植模式优化等展开交流,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农业成果转化和农产品深加工。
实践服务团前往虎山镇进行调研,农学院副教授司彤在荣成大花生科技小院开展田间课堂,从花生的生长特性、田间管理、栽培要点和病虫害防治四个方面进行讲解,重点介绍花生种植需要与玉米等作物进行轮作换茬,避免连作障碍,减轻病虫草害。
产业融合促发展 志愿服务暖乡情
实践服务团与东岛刘家村村党支部书记刘俊军深入交流,考察该村乡村振兴成果。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该村创新“文明实践+信用管理”模式,建立14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形成"德者有得"的激励机制。实践服务团重点调研东岛刘家村的农业发展现状,了解到村里不仅种植土豆、玉米和萝卜等大田作物,还大力发展桃子、桑葚、西瓜和水果黄瓜等特色经济作物,并与事业单位和各大商超建立合作关系,拓宽了农产品销路,让村民真正做到大胆投入种植生产,带领全村人民走向富裕生活。
走进刘家庄村、大汛姜家村、西徐家村和东埠前村,实践服务团详细了解人口构成、农业产业和党建工作等情况,并开展粮食安全宣讲,重点指出花生产业是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花生优质种植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多维度问卷调查收集农户种植数据,为后续帮扶提供依据。实践服务团深入农户家中,了解老党员事迹,与村民亲切交流,开展打扫院落等志愿服务,传递温暖关怀。
红色精神铸信仰 乡村振兴践初心
走进郭永怀故居及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实践服务团深入了解这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卓越贡献。作为唯一同时在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大领域均作出开创性贡献的科学家,郭永怀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赤诚的爱国情怀,为国防科技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农企创新强动能 智慧农业谱新章
实践服务团赴成山镇调研海藻肥产业。在鑫城海洋昆布科技有限公司的海上养殖区,实地考察海藻原料从养殖到加工的全流程标准化生产。在世代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观研发中心和生产车间,重点了解海藻肥在各类作物中的应用技术,学习从实验室研究到大田推广的完整流程。
在此次实践调研中,实践服务团深入荣成市田间地头,通过实地考察、数据采集与农户访谈等方式,调研农业发展现状,精准把握需求与瓶颈,并尝试运用专业知识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实践服务团成员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农科青年,将继续扎根乡土、知行合一,践行“强农兴农”的使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