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农业部组织专家在山东省济南市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两个课题“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和“机械化挖掘收获技术研发与示范”进行了鉴定。
由青岛农业大学尚书旗教授担任首席专家主持承担的“机械化挖掘收获技术研发与示范”课题顺利通过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课题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其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机械化挖掘收获技术研发与示范”课题根据我国花生、马铃薯主产区的生产实际和现实需求,确定了适合不同地域的机械化收获技术工艺,研发出了自走式、牵引式和悬挂式花生联合、分段收获机7个机型,马铃薯联合、分段收获机2个机型。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1个,制定相关技术标准6项,作业技术规范4项,公开发表论文32篇,申请国家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课题研发出了不同的挖掘、清土、夹持输送、摘果、分离等新型机构,显著提升了我国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的技术水平。该课题共设四个子课题,分别由青岛农业大学、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农机院现代农装北方(北京)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等四个单位共同承担研究。
农业部科技司、农业部农机化司、山东省农机化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出席鉴定会。鉴定专家委员会由来自国内该领域的7位专家组成,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副站长杨林研究员担任主任委员,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总工程师张铁军研究员、中国农机院科技开发部副部长杨柄南研究员担任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