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厅邀请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于12月18日对我校主持完成的“不同种小麦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籽粒品质性状演化规律研究”项目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研究结果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同类研究中居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不同种小麦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籽粒品质性状演化规律研究”项目,明确了小麦进化过程中分蘖与成穗趋势呈现出无效分蘖减少,有效分蘖数增加或不变,证明了在小麦进化和改良过程中,物质更多向有效分蘖分配,冗余生长减少;阐明了小麦进化过程中,碳氮代谢生理变化特点呈现出单叶光合速率最高值降低,光合功能期延长,营养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滞留减少向籽粒转移比例增加,氮素同化酶、SOD、CAT活性强,维持时间延长,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氮素向籽粒转移率增高。同时,还揭示了小麦进化过程中,产量与品质演化规律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籽粒产量增加,籽粒总淀粉含量显著升高,支链淀粉含量相对下降,籽粒总蛋白含量以及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比例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