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科研服务

我校冬小麦旱作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创两项国际领先

时间:2005-12-19 来源:莱农报

图为2005年6月我校旱作实验田正在进行收割

    12月18日,我校完成的“冬小麦旱作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项目,通过了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委托山东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研究员为主任委员的专家组鉴定后认为,该项目形成的技术体系在旱作冬小麦单产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副校长宋希云出席了鉴定会。
   “冬小麦旱作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项目集成的技术,创出了多年多点旱作冬小麦亩产600千克以上的高产示范田,其中1997年实打亩产达到了693.6千克。自1995年至今,其技术在山东省已累计推广7839万亩,亩平均增产小麦34.1k千克,累计增产小麦26.7亿千克,已获经济效益23.1亿元。
    专家组在听取了项目汇报,并对有关资料进行了审查、质询答辩和充分讨论后,形成了一致的意见。鉴定意见认为,该项目研究探索出冬小麦旱作高产的栽培理论。阐明了在年平均降水650毫米、肥土层厚度1.6米以上的旱作条件下,充分利用土壤深层蓄水和生育期降水是旱作冬小麦高产的生态学基础。明确了旱作条件下冬小麦深层根系比例高,具有较强的活力和吸收功能,是肥料深施实现高产的生理学基础。揭示了穗数和穗粒数同步协调,冬前分蘖多、春季无效分蘖消亡快等旱作冬小麦高产的形态学特征。
    项目研究集成了旱作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揭示了秸秆还田、地膜覆盖、生物制剂、保水剂及施氮、施磷、施钾等栽培措施对旱作冬小麦高产的调控效应和机理,集成了以蓄水保墒为基础,深耕打破犁底层增加雨季降水积蓄量,肥料深施、培肥地力,建立高产低耗群体结构,利用抗旱耐肥优良品种等为主要特征的旱作冬小麦高产(亩产600公斤以上)栽培技术体系,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62kg/mm亩。

作者:刘晓华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