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科研服务

小型快长豁眼鹅新品系选育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时间:2004-04-19 来源:动物科技学院

  受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委托,农业部畜牧兽医局组织有关专家于2004年4月15日对莱阳农学院王宝维教授主持完成的“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小型快长豁眼鹅新品系选育”进行了验收。
  专家组在听取了课题组汇报的基础上,经过质疑、审查材料和充分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设计合理,方案论证科学,技术路线正确,创新点突出,完成了计划任务指标。专家对课题组多年来所进行的扎实有效地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十多年来,课题组在对豁眼鹅(五龙鹅)品种资源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已选育出高繁殖率的蛋用系。“五龙鹅 (豁眼鹅)品种选育”,2003年获山东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豁眼鹅(五龙鹅)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与推广”获国家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虽然豁眼鹅体型小,繁殖性能高,但是生长速度比大中型鹅慢,为了适合国内外肉鹅生产与需求的发展需要,“十五”期间,在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及山东省科技厅、财政厅和畜牧办公室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基础上,运用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育种理论,采用群体继代选育、BLUP育种技术及分子遗传标记等手段,对豁眼鹅进行了早期生长速度的选育,提高其肉用性能,育成了豁眼鹅快长系。种鹅生产性能达到如下指标:产蛋量92个/年,种蛋受精率93%,受精蛋孵化率90%,成年体重雄性已达到5kg,雌性4kg。
  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开展了豁眼鹅血液蛋白酶和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及其与生产性能相关性、配合力和配套系繁育效果的测定、体尺、体重的相关性、黑麦草与墨西哥玉米消化代谢规律、不同钙磷、蛋氨酸、赖氨酸水平对早期生长发育影响和鹅蜂胶疫苗等方面研究。探索出豁眼鹅早期选种、分子标记育种、营养需要及种草养鹅模式等理论依据。
  该项目采取边研究,边推广的技术路线,建成豁眼鹅快长系核心群6000只,2002-2003年繁殖父母代种群42万套,选育的品种已推广到山东和云南等20多个省市,已获直接经济效益300.62万元,同大型或中型鹅配套杂交可产生2940万只商品鹅,按照雏鹅盈利6元/只,每年可获得经济效益达1.764亿元;8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4.112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极显著。
  鹅属于优质的草食水禽,开展鹅的育种和产业化开发,建立种草养鹅模式,符合我省发展节粮高效畜牧业的总战略,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如农作物副产品、荒山野草等,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种草业,增加绿色植被,有利于保护生态。由此可见,该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