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农村大众:青麦6号成盐碱地上“奇兵”

时间:2013-07-20 来源:农村大众

青麦6号成盐碱地上“奇兵”

本是耐旱品种却在盐碱地试种成功,亩产高达449.01公斤

本报青岛讯 (记者刘真真 见习记者马春新)7月11日,刚刚从沾化归来的“青麦6号”育种者林琪教授,继续跟他的团队对“青麦6号”的耐盐碱机理进行研究。作为“耐旱王”的“青麦6号”,今年在土壤盐分含量达0.3%的盐碱地试种获得了成功,取得了亩产449.01公斤的成绩。据了解,根据国内现有的报告,在同一盐碱水平上,“青麦6号”的亩产量最高。

据青岛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太安介绍,继6月7日取得盐碱地测产418.23公斤的高产以后,6月17日,省科技厅组织省农科院、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的小麦专家,对“青麦6号”进行了实打验收。专家们选取了沾化县冯家镇李家村在盐分含量0.3%的盐碱地种植的“青麦6号”2.4亩进行实打实测,结果亩产达到449.01公斤。

“这纯属一个意外,我们当初培育‘青麦6号’时,目标是培育抗旱品种。‘青麦6号’这次在盐碱地里有如此高的产量,完全是在意料之外。”林琪说。“青麦6号”是青岛农业大学教授林琪及其团队于2007年选育成功,此前曾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创出旱地全生育无浇水情况下,千亩方和百亩方平均亩产620.7公斤和703.5公斤的高产纪录。

在几次偶然的种植中,人们发现“青麦6号”对盐碱地有惊人的适应能力。林琪以及他的团队初步分析,耐盐机理和耐旱机理有相近之处,因为它们都是作物的根系跟土壤竞争水分。目前,林琪教授组建了由10余位博士组成的科研团队,以搞清楚为什么耐旱品种能够耐盐碱,并探索能否在分子水平上克隆出耐盐碱基因。

“根据目前各种媒体的报道,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发现同种条件下小麦实打亩产超过449.01公斤的情况。”陈太安说。

据了解,我国具有农业利用潜力的盐碱土地面积近2亿亩,因此,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和提高盐碱地的利用率十分重要。“青麦6号”的突破,为盐碱条件下开展小麦大面积种植提供了可靠保证。据预计,该品种今年在全省会推广到5万亩以上。

(2013-07-15 农村大众)

作者:记者刘真真 见习记者马春新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