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青岛早报:“青麦6号”盐碱地也能亩产上千斤

时间:2016-05-20 来源:青岛早报

记者昨天获悉,近日由青岛农业大学培育的抗旱耐盐小麦新品种“青麦6号”通过国家审定,这是我市通过国家审定的第一个小麦新品种。“青麦6号”不仅抗旱而且耐盐碱,经示范田实打测产,平均亩产达到547.82公斤,这是山东省盐碱地小麦种植单产的最高纪录。

  抗旱王不再“靠天吃饭”

“青麦6号”是青岛农业大学林琪教授历经十年科技攻关,于2007年培育而成的,具有丰产、抗旱、品质优良和适应性好等显著特点。“‘青麦6号’种子表皮有天然蜡质层,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其叶片也比普通小麦厚,背部绒毛较密,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更多的水分;根系发达,能最大限度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林琪教授说,这些特性使“青麦6号”在全年不灌溉,只能“靠天吃饭”的状态下也能获得丰收。

作为山东省近十年来育成的唯一旱地小麦品种,“青麦6号”早在2009年就已被列为山东省小麦主推品种和直补品种。曾分别在2010年和2012年创出旱地全生育期无浇水情况下千亩方和百亩方平均亩产620.7公斤和703.5公斤的高产纪录,其中一个十亩方平均亩产更是达到712.9公斤。

  盐碱地三破高产纪录

除了耐旱,“青麦6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耐盐碱性。2012年,“青麦6号”被选中参加“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山东示范区试种,2013年麦收时实打测产,创出盐碱地亩产达449.01公斤的高产纪录,比当年山东省小麦平均亩产402公斤还要高,创造了中重度盐碱地种植小麦并取得高产的奇迹。

2014年,“青麦6号”又在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实打验收平均亩产538.1公斤,实现了盐碱地小麦破千斤产量纪录。去年6月15日,在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的验收现场,专家们选取的“青麦6号”经现场收获、称重、去杂、去湿后,换算得出平均亩产为547.82公斤。

  将在全国推广种植

“青麦6号”通过国家审定意味着什么呢?林琪教授说,小麦新品种进入国审阶段前先要通过省级审定这道坎,而一旦通过省级审定,就意味着可以在全省推广。也就是说,今后“青麦6号”将在全国进行推广种植。我国现有盐碱地约5.2亿亩,其中山东省大约1600万亩。充分利用这部分盐碱地,发展盐碱地小麦种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我市农业部门近年来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振兴工程,农业科研院校和种子企业的小麦育种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我市自主培育的“青丰1号”“青农2号”小麦新品种已经通过山东省审定推广,“青农3号”今年通过安徽省审定。 (记者王涛)

作者:青岛早报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