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半岛都市报:用微电影记录留守儿童生活

时间:2014-08-01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用微电影记录留守儿童生活

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暑期实践团赴枣庄山亭区,调研、支教同时拍主题纪录片

600×391

《爸爸妈妈不在的日子》微电影拍摄中

7月18日至25日,青农大“放飞青春梦,点燃实践情”暑期实践服务团的13名学生扛着摄像机、背着三脚架、投影仪来到枣庄山亭区赵山头村 ,5天时间里用50多G 的镜头素材记录留守儿童们的生活和心声,拍摄主题微电影《爸爸妈妈不在的日子》。

挑特长队员给孩子上课

7月18日下午,青农大动漫与传媒学院的13名学生经过7小时车程,到达学院辅导员肖洲挂职的山亭区徐庄镇赵山头村。据了解,山亭区徐庄镇赵山头村村民靠种地一年收入只有两三千块钱,要想供孩子以后上大学必须外出打工,所以留守儿童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徐庄镇建银希望小学更为严重。

“到了假期,孩子们的生活十分单一。”实践服务团队长张福侃介绍,他们在组队时就特别选拔了5位有专业特长的同学教书法、绘画、葫芦丝、电子琴,支教第一天有19个孩子听课,后面每天人数在增加,最后一天达到了50多个人。“孩子们学得很快,当时教书法一个小男孩写了‘祝几位老师平平安安,大吉大利’送给老师,我们要离开那天,两个小姑娘用电子琴弹《老师》的曲子给我们听。”张贺称,自己在支教中收获了很多感动,有机会明年还来。除了小学支教,队员们还帮青农大援建的幼儿园孩子们带来了学习用品、玩具等礼物,花2天时间绘制校园墙绘,画了喜羊羊、维尼熊、米奇等卡通形象。

50G素材记录留守儿童生活

“仅靠我们一周支教能帮助孩子的实在太少,所以想用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他们的生活,表达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张福侃介绍,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学院SOLOMO新媒体工作室的支持,不仅提供专业摄影器材,高欣峰老师还随队现场指导。

“整个纪录片拍了5天左右,光镜头素材就50多个G,有对孩子们课堂上的采访,有家访、街坊等。”纪录片主要负责人宋成国介绍,拍摄过程对自己触动很大,有个孩子爸爸外出打工,妈妈在镇上干活,爷爷奶奶去世了,两个姐姐不在身边,平常就他一个人生活,常常一锅面条吃一天。“像这样的情况很多,孩子们大都很乐观,但对孩子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宋成国介绍,这部以留守儿童生活为主题的微电影片名叫《爸爸妈妈不在的日子》,现在正在做后期,因为剪辑设备和后期配音等限制,等开学后才能完成剪辑,将通过门户网站发布、参加比赛等形式,呼吁更多人关注这群大山深处孤独的孩子。

学方言、走山路宣传农业知识

徐庄镇赵山头村下有4个小自然村,在实践的一周时间内,13名队员早上六点就起床到晚上十一点开完总结会议,除了开展重点特色活动,还完成“关于山亭区留守妇女生存状态问题”调研问卷300份,调研村民200余户;跟随第一书记慰问困难户、长寿老人近10户。记者了解到,实践团13个人都不是枣庄人,有些队员听不懂当地话,村民也听不懂普通话,为了交流方便还现学了简单的方言。

“前期跟肖老师沟通了解到这里主要种花椒,赵山头村更是经济作物单一、结构简单,出发前搜集了不少农业知识资料,一份有十多页,打印出来带了过来,内容包括农作物特点、常见病虫害如何防治等方面。”副队长贾佳介绍,发资料第一天他们6点起床,7点到村里,结果一个人也没看到,了解到大家都在山上收花椒,就跟着一位大叔上了山。“山上石头很多,没有路,挺难走的。”贾佳介绍,那天他们就边帮着村民摘花椒,边发花椒、核桃等种植、管理技术资料二百余份,晚上还用投影仪、音箱等在村里小广场上放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科教影片,希望对当地村民有所帮助。 文/图

记者 焦红红

作者:焦红红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