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省政协第十一届二次会议召开。在提案、建议提交环节及分组讨论中,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很多政协委员、列席人员、旁听群众代表关心的问题。围绕如何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大家各抒己见。
“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政府参事,小麦专家 赵振东(列席)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个目标必须要完成。要解决这个问题要靠科技创新,还要靠科技服务,并且要让农民种地能增收,也就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目前在我省,一年种两季粮食下来,小麦、玉米总亩产超过850公斤的粮田,已经超过了4500万亩。但要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在各种资源绷紧的约束下,依然不能放松。
粮食安全问题是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问题
省政协委员,菏泽市农业科学院院长 黄兴蛟
粮食安全问题是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问题。经调研,目前菏泽地区农民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亩均投入约为1100元。主要用在肥料、浇地,以及收割等方面。按两季每亩1700斤的产量算,种粮收益为每亩1800元,农户纯利为每亩六七百元。
要是算上18个工的劳动力投入,农民种粮是赔钱的,这还不算土地成本。因此,流转出去的土地,多从事蔬菜、林果,种粮的很少。国家要加大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农资渠道乱,抬高种粮成本
省政协委员,山东鲁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道跟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要解决农资渠道混乱的问题。这种多环节的营销模式,使农民种粮成本提高了。一些二级农资经销商,看到哪个产品利润高,就向农民推荐什么。这些人在下面捣鼓,真正的农业专家却难以直接指导农户。
树立“大食物”理念 向海洋要食物
省政协委员,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王文琪
要树立“大食物”的理念,向海洋要食物。可以将海洋养殖业,作为粮食安全的后备力量。当前,要以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的力度,重视起海洋的污染问题。同时,要重视海洋水产“种业”,培育水产新品种。
(农村大众报记者 花宇 201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