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克隆牛生产记⑤
代孕母牛“梨花”临产期已过了好几天了,但它给人的感觉总是像雾像雨又像风,始终让人琢磨不透。前夜,它好像突然找到了要生产的“感觉”,外产道流出了大量黏液,让守候多日的接生组专家着实高兴了一阵子,但是昨天上午记者急急忙忙去动物胚胎工程中心看望它的时候,专家们再次会商的结果却让人失望:“梨花”的情况并没有预想发展得那样快。一位专家开玩笑说:“现在不是梨花不想生孩子,而是小牛犊不愿出来啊!”
“小牛犊的胎动、胎心、体位等各项检测指标良好,为了不影响这第一头克隆牛后代的实验结果,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打算采用非常规措施为梨花助产或剖腹产。”负责该项目的董雅娟博士告诉记者。“快生了,今天或者明天,可能有七成的把握。”
这几天,在莱阳农学院学术交流中心等候多日的20多名“老记”虽然颇为辛苦,但也逐渐习惯了这种例行的“临产预报”,一些媒体开始了记者的“换防”,每天看望“梨花”的记者中出现了不少新面孔,而另外一些记者则是“既来之则安之”,有的干脆到图书馆查资料,有的则忙里偷闲参观莱阳的市容,莱阳农学院宣传部还为记者组织起了文体活动,让大家的焦急情绪尽可能地放松下来。昨天晚上,两位年轻记者在交流中心过了一个简朴的生日,吹蜡烛时,大家都在心里默默祝愿小牛犊能够健健康康地降生。
昨天晚上8时,记者又一次到动物胚胎工程中心看望待产的“梨花”,这头漂亮的母牛依然在悠然地吃草,对于面前架起的大小摄像机和记者开玩笑的话语,它已没有了一开始的警惕,仿佛在说:“照吧照吧,反正着急也没用。”(本报记者 张坚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