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济南举行的第五届 “泰山文艺奖”颁奖典礼上,由青岛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共同创作的动画片《崂山传奇之王七学艺》,在众多影视制作公司和大学选送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捧得电影类唯一一项一等奖,这是“泰山文艺奖”设立以来,首次把电影类大奖颁给高校。
“这是我们学院的动画电影作品连续第三次获得‘泰山文艺奖’。”艺术与传媒学院赵晓春院长告诉记者,在第三届和第四届上,学院的作品都拿到过“泰山文艺奖”。此外,学院的动画短片还拿过第二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和第五届国际动画节美猴奖提名奖。
与“传统”、“第一产业”相关的农业高校,诞生出这样一个与“时尚”、“创意产业”密切关联的动漫专业,这在省内高校同专业中独占鳌头。
青农大如何走出了一条充满创意的“动漫”之路?
独特的办学基础:
从农业电教片到动画片
“艺术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我们学校的电教中心。”赵晓春说,别看青农大在全国几十所农业高校中不是最顶尖的,但拍电教片的水平,那绝对是顶尖的。“中国评了八届农业科教片的‘神农奖’,每一届都有我们。”
有些教学内容,可以用电视、电影拍摄手法来呈现,但有些内容只能用动画的形式呈现比如,植物的营养输送、光合作用等。这也是赵晓春和同事们接触动画的开端,“当时都是手绘,一年能作个三、五分钟的片子就不得了了。”
2003年青农大成立了艺术与传媒学院,2005年动画专业成立。“当时,国家提倡动漫创意产业,我们就申报了,是山东省第二家动画本科专业。”赵晓春说。
在农业院校办动画专业,赵晓春自嘲“出身不正”,最开始不管是去省里开会还是评奖,很多人都会对这个农业院校的动画专业感到疑惑,甚至有些轻视。“没办法,要想有地位,必须自己要有作为。”赵晓春说。在高校,要有地位,除了培养出好学生,再就是要有过硬的科研成果。对赵晓春和同事们来说,就是要拿出作品,拿到奖项。
从2009年开始,学院创作的动画短片《西厢记》、《三岔口》、《我的回忆美丽而忧伤》连续为学院捧回了“泰山文艺奖”、“金鹰奖”、“美猴奖”。此后,国家发改委的动漫核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基地,以及中国电影集团的数字艺术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也先后落户青农大。
“学校这几年先后投入了3000多万元,为学院购置硬件设备。”赵晓春说,现在省内高校一些动漫作品的比赛,如果没有青农大的参加,就不能代表最高水平。
独特的办学模式:
集体创作告别单打独斗
“我们的作品,都不是哪个老师的个人作品,都是专业老师们集体参与,有的作品还有高年级的学生参与。”
赵晓春说,一部动画片的出炉,需要几十道工序,“画个四格漫画可以一个人完成,但要做一部动画片,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
詹菁2005年从中国戏剧学院毕业后就来到农大,他说自己来到青岛后,除了上课,感觉就像在动画公司一样,投入到一个又一个项目当中。“每一部片子,都是大家集体参与,从创意到制作,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在《崂山传奇之王七学艺》中,他负责人物动作部分的制作,现在又投身于另一部名为《C9回家》的脚本创意中。
时隔多年,学院不少老师和同学们都还记得,2008年寒假制作学院的第一部大部头作品《轻轻松松看奥帆》时候的情景。所有参与制作的师生都忙到了腊月二十八,过完年正月初六又回到学校继续工作。当时机房里还没有暖气,他们就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窝在电脑前。最忙的时期,十几个大小伙子一同睡在一间教室的讲台上,打了两个月通铺;走出教室的那一天,大家才发现别人都换了春装,而他们还穿着羽绒服……
“动画制作其实是艺术创作,要想让一帮搞艺术的人不单打独斗,不容易。”赵晓春说,作为一个农业院校的动画专业,要想有所突破,就不可能跟在别的院校后面,走别人走过的路,将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办大事,也是不得已的一条路。
不过,在成立专业这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能够拿到这么多奖项,除了协同作战这一法宝外,赵晓春和他的团队在动画片选题上也颇费心思。
“民族文化,是我们的突破口。”赵晓春说,从最早的《西厢记》,到《三岔口》,再到现在的《崂山传奇》系列,每一部作品的成功,民族文化都是其中重要的因素,“《西厢记》我们采用的工笔画法,现在看也不过时。”赵晓春一脸骄傲。
说到学院全力打造的《崂山传奇》,赵晓春寄予厚望。“青岛当地部门做过一份调查,去崂山旅游的游客中,大部分外地人知道崂山都是因为60年代的动画片《崂山道士》。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系列动画片,把崂山的人文和自然风貌传播出去。”
独特的人才培养:
从实践中来到实际中用
“在动漫的艺术创作中,人才分两种,一种是创意人才,一种是创作人才。”赵晓春说,前者很重要,但每个公司都不可能有太多创意人才;而实现创意就需要大量的创作人才,这也是学院对人才培养的定位。
培养应用型的动漫人才,学院走了两条路:在实践中学、到实际中用。
“学校给配置了很好的硬件,我们的很多课程都是在实际场景中上课,动画专业的学生上课都是人手一台工作站。”赵晓春说,他们还修改了传统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从大一就开始接触专业课,并且加强课程的实用性。
教二维动画的孟鹿老师因为采用了“联合作业”的上课方式而深受学生喜爱。“联合作业就是假设同学们已经参加了工作,已经身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出一个要做的项目,然后就结合学习的内容进行分工创作。”孟鹿介绍道。
“我们设计的角色从开始的草稿,到最后的完成品,每一个变化、每一个进步都体现得清清楚楚。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相互交流,学得特别有意思。”王飞同学告诉记者。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出的学生,在毕业前还有大把机会参与到真正的作品创作中。
“前面我们提到过的那些获奖作品,其中都有高年级学生的参与。”赵晓春说,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生了解了作品产生的流程,并可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东西。对他们将来的就业会产生很多帮助。
用参与过《三岔口》创作的学生孙天奇的话说,“上学期间就参与创作了荣获泰山文艺奖的作品,怎么还会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呢。”
近几年,学院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的艺术大赛累计获省级奖励160余项,获国家级奖励40余项。每年,学院都会有过半的学生前往动漫行业人才竞争最激烈的北京、上海等地,并在那里稳稳站住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