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理念提出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助建生态文明的重担也逐渐落在了大学生肩上。据了解,从7月中旬开始,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聚智慧•践行生态文明”活动启动,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奔赴青岛市三标山受火林区对植物群落的恢复状况进行实地调研。长达半个月的实践过程,这行大学生有什么收获?火后的三标山又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为此,记者也对这次活动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来到青岛农业大学实验室,几名学生正在做最后的数据整理,他们一个个都晒得黝黑,手臂上树枝刮伤的印记清晰可见。采访得知,他们都是林学专业的学生,将自己的团队命名为“绿色行者”,他们这次实践活动就是要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战中。山上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是几人互相鼓励、相互照应,最终征服了一个个山头。队长还说道,在实践的半个月中,实地操作技能在专业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就已经比较熟练,并没有碰到什么难题。如何在危险的环境中工作才是需要克服的最大问题,由于实践调研必须要在远离人为干扰的林区进行,得到的结论才具有说服性,所以必须要爬上陡峭的密林,一旦需要移动就必须拄着拐杖,否则就会有滑落的危险,蛇药、绑腿等也是要随身备着的。
通过了解还得知,该实践队采用对比调查法,同时对受火林区同纬度同坡向正常林区进行调研。白天对植被本身和各项生态因子进行观测后,还要将取回的样品带入实验室进行分析。半个月的调查和分析,队员们也得出了一定的实际结论。总体来说,除山脊和部分受火非常严重的林片区外,大部分林火迹地优势种已经重新长出了新叶,但是土壤养分含量和林地水分含量与正常林区还是有较大的区别,从外相上来看,植被生长有所差异,像花木蓝、胡枝子等本应处于盛花期的灌木开花较少。据悉,“绿色行者”会将所得数据和结论妥善保存,明年暑假要继续这项社会实践活动,希望能为森林火灾区森林群落的恢复重建提供资料基础。
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大学生脱离了稚气、自信坚定,不再是温室的花朵,展现出了新时代知识青年的风采。他们不畏炎热艰苦,深入到荒山林地,将困难转化为力量,将知识转化为武器,踏踏实实携手完成了艰难的任务,并能够得出具有参考价值的结果,着实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学子该有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