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媒体聚焦】盐碱地上 | 春耕第一“藜”,开犁!

时间:2023-02-27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长风过隘口,奋进正当时。肩负着破解盐碱地综合利用这一特殊难题的省黄三角农高区,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特色路子。这其中,有农科专家躬耕科研的身影,有农民群众田间播种的步伐,也有农技人员的科技帮扶。即日起,本平台开设“盐碱地上”系列报道,聚焦省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综合利用,全方位展示农高人在这片土地上创新实干,向盐碱地要产量、向盐碱地要粮食的奋斗历程。

春耕第一“藜”,开犁!

春风艳阳抽新枝,又到春耕播种时。天气转暖,气温回升,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省黄三角农高区万亩试验田的春耕备耕工作也有序开展着。2月27日下午,伴随着机器轰鸣,今年的第一批藜麦种子成功下地播种,率先在万亩试验田上开启了春耕生产“第一犁”。

“今年播种的两个藜麦品种,是从去年我们盐碱地试验田里收获的藜麦中筛选出来的早熟高产品种,”青农大研究院工作人员李兰兰介绍,不同于往年借助外来品种进行播种试验,今年30亩试验田上种下的是由入驻黄三角农高区的藜麦研究团队筛选培育出的“自家种子”。播种之后,专家团队将继续对这些品种进行进一步试验探索、亩产测验,为打造成熟的省黄三角农高区盐地藜麦品种奠定基础。

据介绍,藜麦作为一种耐盐作物,对于排水性、土壤结构等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为保证播种质量,今年的藜麦播种采用了藜麦播种机。农技机器的使用,不仅减轻了养护工人的工作量,还借助机械化、精准化操作,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在播种机的操作下,藜麦播种时的种子数量、距离、深浅将处于可控状态,试验数据也将更加精准,更加具有说服力。

人养地,地养人,锄头底下出黄金。“担心干旱,也担心涝灾,还害怕被虫咬,”李兰兰回忆去年的播种经历介绍道。藜麦播种结束后,专家们便成为了这片试验田的“庄稼汉”,躬耕在这片盐碱地上,密切关注着藜麦每时每刻每天的长势数据,也期待着这片藜麦地能年年刷新高产纪录,将省黄三角农高区盐地藜麦品种推向黄河流域,推向全国。(文/张立娟)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QQySNM5dVmh5y-m6TBrDQ

【海报新闻】春日渐暖,在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农业研究生培养基地,工作人员驾驶大马力拖拉机正忙着播种藜麦,田间地头呈现一片忙碌景象。

海报新闻相关链接:https://hb.dzwww.com/p/pbJ61yjPi6.html?f=eaMe2v&r=BPRZ

【海报新闻】天气回暖,农事渐忙。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雨水时节,大众网派出多路记者,走进东营广袤乡村,采访农业生产一线故事,见证乡村振兴的“一年之计”。

春回大地万物苏,春耕时节催农忙。

新春伊始,万物复苏。2月27日,在省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试验田内,一名机手正驾驶着播种机在盐碱地里来回作业,播种藜麦种子。蓝天白云下,播种机的机篓内盛满金黄色的种子,在棕色的土地上来回行驶,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在农高区的田间徐徐展开。

这片盐碱地是青岛农业大学研究院试验田,据青农大研究院管理人员李储学介绍,本次播种地约合30余亩,共分三个小区,每个小区播种一个品种的藜麦。“播种3-4天后就要铺喷带、喷灌。”在田地中的代工师傅高安祥向记者介绍,播种后会根据地的墒情喷灌2-3次,如果温度适宜,约15天就会出苗。

根据藜麦的生长特性,播种机将藜麦种子播撒到1.5cm-2cm深的土层表面,播种行距约45cm。“我们这次播种算‘顶凌播种’了,晚上这片地还是会上冻。”李储学告诉记者,在天气寒冷的北方地区,利用开春的小阳春天气,趁中午土壤化冻的几个小时抢时播种,就是“顶凌播种”。

随后,李储学向在田间播种的工人以及农户们详细讲解了藜麦等春播作物的春季田间管理问题,现场多位农户表示受益匪浅。“最近除了藜麦,还很适合马铃薯播种咧!”高安祥说,结合天气、空气湿度、土地墒情等特征,最近正是适合马铃薯播种的“好时节”。不久之后,在另一片盐碱地试验田内,也将会迎来一场属于马铃薯的“春播”。

海报新闻相关链接:https://hb.dzwww.com/p/pejmnNFxx9.html?f=eaMe2v&r=QoWO

【大众日报】2月27日下午,伴随着机器的轰鸣,黄三角农高区今年的第一批藜麦种子成功下地播种,率先在万亩试验田上开启了春耕生产“第一犁”。

“今年播种的两个藜麦品种,是从去年我们盐碱地试验田里收获的藜麦中筛选出来的早熟高产品种。”青农大研究院工作人员李兰兰介绍,播种之后,专家团队将继续对这些品种进行进一步试验探索、亩产测验。藜麦作为一种耐盐碱作物,对于排水性、土壤结构等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为保证播种质量,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藜麦播种采用了藜麦播种机。农机的使用,不仅减轻了养护工人的工作量,还借助机械化、精准化操作,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在播种机的操作下,藜麦播种时的种子数量、距离、深浅将处于可控状态,试验数据也将更加精准,更加具有说服力。

目前,黄三角农高区已汇聚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48家高校院所、98个专家人才团队,新实施耐盐碱领域重大项目16个,示范推广耐盐碱作物10万亩。黄河三角洲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正式运行,已搜集耐盐碱小麦、大豆、中草药等种质资源2.1万余份,筛选培育高产优质适生作物新品种(系)45个。

大众日报相关链接:https://dzrb.dzng.com/paper/paperShare/id/807990

 

编辑:薛寿鹏 姜妍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