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这是会前,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获奖代表。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18日电(记者 宋晨 周旭红)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已成为大国角力的重要战场,成为决定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高点。而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基,没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就没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对于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向来爱才、惜才、敬才。
由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一线工人洪家光研发完成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本人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洪家光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国家重视科技、重视人才,让我们这些技术工人的舞台越来越广阔,干劲越来越足。”
洪家光是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一线工人,由他研发完成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是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领域的核心技术,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大背景下,我们产业工人迎来了创新发展、活力进发的新时代,只要我们扎下根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一定能干出彩,取得优异的成绩。”洪家光表示,新时代赋予了产业工人新的使命和责任,要争做工匠精神的带头人、创新精神的实践者、企业振兴发展的参与者,做新时代的好工人,奋力谱写新时代科技创新新篇章。
由青岛农业大学尚书旗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供图
同样,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青岛农业大学尚书旗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尚书旗作为团队代表参加奖励大会并领奖。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能够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确实非常激动。”尚书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会前与代表们亲切握手交流并合影留念,体现出我们党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让人非常感动,更充满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战略高度强调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新时代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尚书旗说,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心着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让科技工作者更加明确了肩上重任,那就是要继续瞄准前沿、紧扣需求,坚定努力方向,取得更大成果,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十四所飞行器可靠性设计工程师孙文斌。本人供图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日新者必日退。”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开端,创新浪潮风起云涌,产业颠覆层出不穷。“我们作为航天企业,面临的挑战将不仅来自传统竞争对手,还有新兴产业的跨界竞争。”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十四所飞行器可靠性设计工程师孙文斌说。
国外新型航天企业横空出世、异军突起,随着3D打印、量子通信、石墨烯等新技术的问世,各大高科技企业纷纷布局新兴技术领域。面对这一挑战,孙文斌认为,“创新是最有力的武器。”
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航天青年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孙文斌说,“我们航天青年要紧靠时代前沿,提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增强颠覆性思维,培养跨界性视野,为建设世界航天强国提供强力助推,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