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切话三农
部分青岛市政协委员作客山东新闻网畅谈三农问题
山东新闻网青岛讯 山东新闻网记者 文宝 王冲 见习记者 张梅艳 青岛报道
1月8号下午3点应山东新闻网邀请,参加青岛市政协十一届第一次会议的来自、科研院校和金融行业的七名委员齐聚黄海饭店一楼贵宾厅,针对三农问题,接受了山东新闻网的采访。
解决三农要有新思路、新观念
委员葛玉钦、曲凯先、官同宙和匡新分别从事乡镇农业协会工作和花卉、葡萄和茶叶的种植和销售。谈到三农问题,他们用“春江水暖鸭先知”来比喻自己的感受。他们表示,在各级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近年来农村的发展环境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道路硬化、自来水、有线电视到村等一系列的投入正在增加。
葛玉钦委员提出,目前党中央有关“三农”的政策还需进一步贯彻落实,但贯彻落实要有创造性的工作,不能满足于老一套老做法,例如解决三农我们往往会只往上看,没有看到农民自身的力量。他呼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运转来达到“民管、民用、民受益”的目的。在合作社运作初期采用“民办、公助、政府领导”的做法,就是农民自己发起、运作,政府给与“公助”,“公助”即政府引导扶持,引导、带领农民走上致富路,帮助农民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另外,政府除了用政策引导外,还需要往农村多输送实用型人才。
在崂山区从事花卉业的曲凯先委员说,农民也有个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问题,例如搞农业也要搞精品创品牌,原来我们种菊花一支才五块钱,现在种蝴蝶兰一支就卖到八十到一百元,现在的一支相当于原来的二十支,可见高效农业作为“城中村”应结合当地优势,建议大力发展旅游、特色产业,加快旧村改造,使之更快融入城市发展,这样城郊的发展不就快了吗?
大泽山葡萄协会主席官同宙和崂山茶种植大户匡新委员提出,发展农业既要树立品牌也要保护品牌,农业品牌从寻找、界定到树立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青岛的品牌包括大泽山葡萄、崂山茶、马家沟芹菜和胶州大白菜等等,都是青岛的财富。但这些财富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盯上,如法炮制推向市场,让正规品牌蒙受损失。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和当地农民一起加大对这些品牌的保护,让品牌之路走得更远。
解决农村信贷需要各方配合
委员孟亚平是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市分行行长。在谈到农民生产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时,他说解决农村信贷问题必须走改革之路,要各方配合。既要让农民发展有资金,又要保障银行资金的安全。这几年我们在青岛和有关农业县市区政府进行了有效的合作,资金投放取得了显著效果。截止到07年末,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有19亿,占总贷款的比例较高,涉及村村通公路、农村饮水卫生。我们为平度市贷款3700万建设农村管网,解决了12万人的喝水问题,同时还扶持沼气项目,解决了8000户农民的日常需求。关于农民的个人贷款问题,国家开发银行07年在胶南调研,并向胶南琅琊镇的一个村贷款1千万元支持当地渔业发展,涉及修船、捕捞、网箱养鱼等方面。那么农民怎么才能贷到款呢?以这笔贷款为例,由胶南市政府委托胶南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承接了这笔贷款,政府出面给予符合条件的贷款人一定的贴息,同时国家开发银行降低同期贷款利率10%,这样,还贷压力降低了,资金也安全。如果到期农民还不上贷款,可以通过胶南市政府的增信途径解决,这是一条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另外一点就是要研究好支农资金的使用问题,要整合青岛市的农业和农村资源,打造农村的信用制度,制定长远的信贷规划,通过农村信贷改革使农业和农村发展得到有效的资金保障。
要把大学培养的人才“沉”到基层去
来自青岛农业大学的刁新华和王然委员从教育角度解读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问题。委员刁新华认为,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技术的现代化,现在依然有不少农民延续着传统的耕作方式,产量和效率提不上去,扶贫的难点是在观念和技术上,需要政府下决心给与支持。很多农村孩子考上大学不愿意回到农村,连初中生和高中生都宁可在外打工也不愿回家。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市在每年都选一批有志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到下边的农村担任村长助理,工资由国家发放,工作一段时间可给予考研和就业的优惠待遇。这些学生在工作的同时,把一些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带到农村,既提高了农村工作的水平又锻炼了人才。青岛每年也搞一批选调生,但是这些学生到了乡镇就下不去了,也包括很多学农的大学生没有充实到农村去,搞了别的行业,间接造成人才的损失。希望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让这些大学生高高兴兴地“沉”到农村去,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方面的保障。
委员王然表示,今年的报告指出,前五年青岛市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投入是50亿,而08年一年就准备投入21.9亿,比07年增长幅度50%以上。总的来说政府在农业方面还是逐步加大投入力度的。我们寄希望于农民收入的提高,所以政府在资金投入、人才供给和政策倾斜等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农大在青岛的落户,也必将为青岛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的保障。06年国家已批准农大开设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 ,这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它的诞生突破了教育部的学科设置,而且和农业密切相关。再过两年第一批学生就要走向社会了,希望他们走向农村,为农村的建设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大学生有技术,而农民需要技术下乡,所以说农业的推广离不开农业专业技能的培训,有了良种还要有良法。青岛农大有许多涉农方面的人才,也愿意为青岛的农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