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建高 通讯员陈太安 刘晓华)培养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等杰出人才,首创我国夏玉米大面积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获得政府科技成果奖励459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8项,省部级一等奖14项;2000年以来,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11项,转让金额3782万元……10月16日,青岛农业大学迎来建校60周年。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到会祝贺。
青岛农业大学经过60年的改革创新发展,已由一所单科性的小规模学校发展成为一所规模较大,农科和生物学科特色鲜明,多学科相互支撑的大学,累计培养6万余名全日制毕业生和9万余名成人教育学员。目前,该校有2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在校研究生和本专科生27000多人。
青岛农业大学校长李宝笃介绍,学校首创我国北方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作出贡献,获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首创我国夏玉米大面积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解决我国饲料紧张局面,推动畜牧业发展作出贡献,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世纪90年代,又创造了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和夏花生大面积亩产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实现我国粮油作物大面积丰产作出贡献,分别获得农业部丰收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进入21世纪,学校在植物育种与栽培、动物育种与饲养、植物病虫害控制、动物疾病控制、旱作农业技术、真菌资源利用、仿生农药、肥料与植物营养、农业科技传播等传统优势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