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青岛晚报:“草莓教授”服务庄稼汉“手机热线”接听了20年

时间:2014-03-06 来源:青岛晚报

 

“姜教授和俺们在一起,哪有一点儿架子,和我们一样,就是个庄稼人。 ”近日的一天,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青岛农业大学姜卓俊如约来到即墨市南泉中心社区大埠后村社区草莓种植基地,为农民的草莓“问诊”。青岛草莓种植户几乎没有不认识这位“草莓教授”的,他的“草莓热线”开了20年,一年要用坏两部手机。□记者 赵 杰

姜教授也是个“庄稼人”

一进入草莓大棚,姜卓俊就蹲在地上,查看草莓长势,三四个种植户也立刻围上前来,问这问那。一件深蓝色外套,一条牛仔裤,一双粘满泥巴的运动鞋,说话语速快,嗓门高,一口胶东腔,乍一看上去,姜卓俊和本地种植户们真没有多少区别。

在青岛及周边的莱阳、威海等地,没有见过姜教授的,也通过热线与他成了好朋友。在国内研发和推广草莓种植20多年,青岛草莓种植从无到有,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而城阳种植的超早熟无公害草莓在全国更是独一无二,一举填补了国内7-11月份没有草莓上市的空白。

教授级“庄稼人”,不仅仅是草莓种植户对姜卓俊的称呼,青岛农业大学的一些老师也是这样看的。姜卓俊是国际园艺学会会员、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副理事长、青岛农业大学草莓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虽然快到退休年龄,他显然不想过休闲生活,因为农民朋友需要他。

姜卓俊的同事陈太安说,姜老师就不是个能在办公室待得住的人,“他生长在农村,以前在威海老家还干过生产队长,别人在学校里搞科研,他倒好,办公室里放双运动鞋,三天两头往地头跑,就愿意和泥土打交道,光是我都和他一起下乡不知道多少次了。 ”

农民把他当成了好朋友

“学了农就要为农民服务,离开田间地头就没有价值了。 ”姜卓俊说。当天一上午,连续3个小时时间,他没有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大埠后村的这20亩草莓基地从去年才开始投入生产,全新的种植模式收益高过传统耕种方式数倍,合作社120名种植户们尝到了甜头,为此,合作社种植面积今年要扩大。合作社理事长冯立英心里明白,很多知识和技能都要跟姜卓俊学习。 3个小时的时间里,冯立英和几名技术人员一直围着姜卓俊。

“姜教授的时间太紧张了,每次来到大棚,我们是一分钟都不想浪费,他说的问题,提的建议,句句都在点子上。而且他一点儿都没有教授的架子,我们和他谈话都觉得很轻松愉快,每次到最后,我们都舍不得让他走。 ”和姜卓俊交流学习期间,基地的技术员小兰拿着本子和笔,把姜卓俊提到的灰霉病、白粉病、保持温度、降低湿度、加装蜂箱、增设硫磺罐等等注意事项一一记录下来,不敢有任何耽误和疏漏。

采访中,大埠后村的村民们还说,他们已经和村委领导商议,希望下一步能把姜卓俊教授聘请为该村的“荣誉村民”,为的就是以后指导起草莓农业生产来更方便。

平均一年能用坏两部手机

早上从青岛农业大学出发,到上午在即墨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然后到中午吃饭,再到下午返回学校,这个期间姜卓俊的手机时不时就要有电话进来,有咨询草莓病虫害处理的,有邀请他过去到基地实地指导的,有约他有时间见面当面请教的,青岛的、莱芜的、安徽的、河北的,天南海北的电话,凡是打进来的,不管是不是陌生号码,他只要不是手头有要紧的事儿,一个不落下都接起来,而且一说就是二三十分钟,直到姜卓俊不得不提出先挂电话,对方才收住问题。

“一年下来,光是电话费就上万元。 ”说起自己现在用的手机,姜卓俊笑着告诉记者,自己都不记得这是换了第几部手机了。“我是24小时开机的,睡觉时都把手机放在枕头边上,一天到晚这个电话啊、短信啊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全国各地的种植户都有。有时候我自己忙不过来,就让老伴儿替我接,现在她都成半个专家了。 ”

有些农民朋友可能是怕打扰到姜卓俊,很多时候都是发短信咨询问题,可是有时候短信回复说不清楚,姜卓俊就直接给他们打过去。 “最厉害的时候,我平均一年能换两部手机,没办法,用太多了,坏得也快。 ”不过,虽然这么多年,手机换了不少,但是姜卓俊的电话号码一直没换,一直保留着自己在莱阳时办的手机卡,“我要是换了号码,种植户们要是有事咨询我,万一找不到我怎么办啊? ”

超早熟草莓填补国内空白

说起自己和草莓的缘分,姜卓俊的回忆回到20多年前。 “当初在国外进修的时候,中国的草莓种植才刚刚起步。“1989年,从日本学成回国的姜卓俊开始了他的草莓事业。 1990年,他完成了山东省科研项目“冬季无加温草莓早熟半早熟优质丰产栽培技术”;1993年,他成功研发的北方草莓12月份收获上市,填补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无早熟草莓生产的空白。

从2005年开始,姜卓俊又把目光瞄向了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 “以前每年7-11月,市场上就没有新鲜草莓,超市里的草莓都是进口的,价格很高。 ”姜卓俊告诉记者,我国每年仅从新西兰就进口5000-6000吨草莓,需求量如此巨大,草莓断档期技术却一直没有突破。

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姜卓俊研发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超早熟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 2011年,我国第一批秋草莓在姜卓俊的实验田里收获了。青岛曹村草莓农业合作社是最早接受“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的,合作社理事长王倩说:“我们的草莓整整比别人提前两个月上市,价格最高时400元一公斤都供不应求。粗略算一下,一个大棚能多收入30多万元。 ”

《青岛晚报》2014年3月6日 第18版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