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要务实能吃苦的大学生——
“农村籍优先”晾了城市孩子
1月4日,济南一家化工公司在莱阳农学院青岛校区的专场招聘会上亮出了“农村籍优先”的招牌,让城市的孩子坐不住了。该公司招聘的限制性要求不仅仅是园艺、植物保护岗位,还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专业岗位。用人单位对生源素质、资历提出要求,优先录取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已经不是新闻,而“农村籍”作为一个优先条件赫然出现在招聘简章上,让城里学生坐不住了。
■众说纷纭
学业相当 农村学生有优势
“我家是青岛本地的,虽然对农村接触不多,但是自己感觉在学校打下的基础还是蛮不错的。同学们在学校都是同吃同住同劳动,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师承一脉,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就算是农村同学也不见得就能在家里学到专业上的东西。”来自市北区的徐宏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条招聘消息后感觉不可理解。“这个优先条件应该很正常吧,到单位以后都要从基层的业务开始干,在专业水平都差不多的条件下,农村学生肯下力气,脱颖而出的可能就比较大。”来自潍坊安丘的侯瑞山认为,农村来的学生吃苦耐劳,对于新人来说,如果要做出成绩来,这是除去专业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条件。
“城市孩子普遍在吃苦耐劳方面比农村孩子逊色,以前城市孩子有天生优越感,现在应该反思,为什么企业不欢迎自己,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市民杨女士虽然是地道的城里人,却指出了不少城市学生的缺点。“学生找工作难,就是因为大家都想找既赚钱又轻松的工作,不能铺下身子从最基层做起。”
教育工作者王勋曾参与承办过多场招聘会。“济南这家企业让潜规则浮出了水面。”他介绍,面对同等条件的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更多的企业业主看好农村娃,只是大家心照不宣。“以前企业喜欢本市的学生,这样不用解决宿舍问题,可现在,农村学生的脚踏实地更受欢迎。”
■招聘企业
按需取材 不是“歧视”
记者电话连线招聘单位的负责人马晓莉女士,她告诉记者:“农村孩子务实、能吃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占了多数的80后一代中,更能体现出农村孩子的这些优势。当然这也是个相对的事实,不论是生源来自城市或者农村,都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用人的时候 ‘唯贤’的原则不会变”。马女士说,亮出这个条件与公司的特殊性也是不无关系的,“我们主要是从事以除草剂为主的农化产品的研、产、销,工作中有很多时候要求员工下到最基层的农村去,农村的生活、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一些,有些城市孩子就不好适应。农村学生就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在家里习惯了,下到基层反而过得很舒坦,工作也就能做得很好,公司也是出于这种考虑优先录用品学优秀的农村学生,以前在实习阶段走掉的和淘汰的学生多数是城市生源。”
谈到城市孩子的工作情况,马女士认为,城市孩子眼界宽、思维活跃、富于创新,比如在公司的企划部门就可以做出不错的业绩。城市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则是浮躁、急功近利,刚到单位就一门心思往上跑,在经验、能力的积累上表现不如农村孩子沉稳、务实。“招聘会上也看好了几个城市孩子,现在他们还比较摇摆,没有确定下来。年轻人总是富于创业激情、充满幻想,刚工作的时候可能会感觉不太一样”。
赵 黎 王晓明
上图:6日,莱阳农学院在青岛校区举行2007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家企业和岛城各高校6000余人参加了见面会。王晓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