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8
【青岛教育家视频号】16日,青岛农业大学群芳圃开园,同时,青岛农业大学第四届园林科技文化节开幕。
相关链接:http://news.qau.edu.cn/userfiles/image/news/2023/05/20230529144314903.mp4
【半岛新闻】
一提到科研教学实践基地,很多人会和严肃甚至枯燥挂起钩来。但在青岛农业大学,却有这么一处实践基地,成为师生们热爱的打卡地,那就是群芳圃。
5月16日,青岛农业大学群芳圃于学校知音广场盛大开园,群芳圃是由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和美田园艺公司共同打造的科研教学实践基地,是集校企合作、科普研学和美育劳育于一体的成果展示示范区。早在正式开园前,学生们便纷纷在园区打卡,打卡视频出现在抖音等网络平台。
“这也太好看了吧。”每个走进青农大群芳圃的人,都不免这么感慨一声。黄色佛甲草、紫色霍香蓟、红色矮牵牛、粉色风铃草、白瓣黄蕊白晶菊……百余种不同颜色、高低错落的花卉,开成了一片又一片花海。学生们拿着手机,在花海中打卡。
“群芳圃”一名源于明代山东桓台人氏王象晋的花卉名著《群芳谱》,而群芳圃也绝对名副其实,真是群芳绽放。
群芳圃占地十余亩,以 “三友、十二园、百花圃”作为基本的框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花卉苗木为载体,托物言志。
规划设计有携手并肩、团结奋进的“情侣松”,松竹梅岁寒“三友园”;包含中国传统名花的十二大专类园——菊花园、百合园、月季园、牡丹园、玫瑰园、梅花园、山茶园、竹园、补血草园、藜麦园、芒草园、美田园;由100余个花卉品种构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百花圃”。
看到群芳圃的第一眼,你会感觉来到一个鲜花盛开的公园,但仔细了解,就会发现更多宝藏所在,青农大的诸多科研成果在此呈现。
藜麦园和芒草园,种植的分别是青岛农业大学郭善利书记和园林与林学院周功克团队研究的的藜麦和芒草。这两种作物都在黄河农高区进行了大面积试种,取得了非常好的生态效益和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比如乍看平平无奇的补血草园,主要展示了项目组所收集的补血草属种质资源,以及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选育出来的后代。补血草属的植物是一类重要经济价值、适应力极强的泌盐盐生植物,具有补血、止血的功效,同时还因其花色艳丽,花期长,可以当做插花中的干花。在盐碱地绿化、改善环境方面有着重要的生态效应。
群芳圃里亮眼的花卉景观打造,得益于校企之间的合作。
群芳圃是由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和美田园艺公司共同打造的科研教学实践基地,是集校企合作、科普研学和美育劳育于一体的成果展示示范区。美田园艺公司提供春夏秋三季的花卉,费用不菲,并且还与学院一起成立了美田实践班。
据青岛美田园艺景观有限公司董事长解颂介绍,从翻地、整地、放线、栽植到后期养护,美田实践班的同学们全程参与群芳圃的打造,在这里挥洒汗水,在这里收获满满、成就满满。
“整个过程,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乐在其中。”解颂表示,此次活动,美田实践班的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当下市场上的新优商品花卉品种,了解施工流程与花卉种植手法,体验施工的全过程,掌握施工技巧与方法,更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团队配合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这也是学校和企业希望看到的,美田实践班的同学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借助这个平台、这次机会,巩固书本知识,体验实践劳动,促进全面发展。
解颂认为,美田实践班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新探索,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模式的继承与创新。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资源互用,给同学们提供更多学习平台与实践机会,促进教学与实践可持续发展,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
16日群芳圃盛大开园的同时,青农大也迎来了第四届园林科技文化节。现场体验区中设置了园林课程中茶艺、插花、书法等展示。
茶艺展示中的茶可不是一般的茶,是由学院郝青老师团队研发的“郝美青农”品牌的牡丹花蕊茶,郝美青农的品牌就是由郝青老师的名字演化而来的,又同时巧妙嵌入“青农”两字。
牡丹为群芳之首,郝青多年深耕牡丹领域研究。群芳圃里有郝青老师的团队种植的牡丹园。牡丹是非常重要的药用及油用的经济植物。郝青老师团队于世界范围内收集了牡丹种质资源千余份,进行育种相关工作,筛选了观赏性强、赏油兼用、高耐盐优良单株百余份,已有6个品种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
郝青和她的团队,正在将科研与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体验区现场,除了牡丹花蕊茶,还有牡丹花茶、牡丹纯露、牡丹黑枸杞泡腾片、牡丹面膜等产品,都是郝青团队的产品。
“牡丹的药用价值,使得相关的牡丹产品也具有更多功效。”郝青介绍说,像牡丹花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以此为原料开发的牡丹花蕊茶对抗氧化、抗衰老、抗癌、促进胆固醇降解代谢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牡丹花茶具有美容养颜、活血化淤等保健作用。
16日,青农大还举行了《二如亭群芳谱》及《佩文斋广群芳谱》时代价值论证会,全国各大农林类院校及研究机构派人参加。
这样的论证会,也代表了青农大更深层次的追求。
青农大副校长刘春霞在活动致辞时表示,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各时期、各方面,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一方面,学校组织专门研究人员对园林领域的两本著名典籍——明代的农业类古籍《二如亭群芳谱》、清代的农业类古籍《佩文斋广群芳谱》进行较为全面的注释、点校等整理工作;另一方面,学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紧扣国家乡村振兴、种业振兴战略,在青岛美田园艺景观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以“圃”为纸,以“花”为笔,共同打造了集校企合作、科普研学和美育劳育于一体的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群芳圃。在此基础上,举办了学校第四届园林科技文化节,将相关教学科研成果进行集中、全面、直观的展示。
刘春霞表示,高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如何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人才等优势,点燃“花文化”“农文化”的火把,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是涉农高校、特别是园林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方向。今后,青农大将进一步加强同政府、协会、兄弟院所和园林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涉农人才贡献力量,为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关链接:https://news.bandaoapp.com/shares/tuwen.html?newsId=856141846920040448
【海报新闻】5月16日上午,青岛农业大学在城阳校区知音广场举办群芳圃开园仪式暨第四届园林科技文化节开幕仪式,青岛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新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刘春霞,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慕乾伟,北京林业大学原副校长张启翔,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青岛世园集团董事长邓远明,青岛美田园艺景观有限公司董事长解颂出席仪式。
群芳圃是园林与林学院教学科研团队以“圃”为纸,将教学科研成果“谱”在大地上的见证,是由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和美田园艺公司共同打造的科研教学实践基地,是集校企合作、科普研学和美育劳育于一体的成果展示示范区。
刘春霞代表学校致辞并对群芳圃开园表示热烈的祝贺。她表示,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花文化深度挖掘、传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华文化建设发展的一个时代课题。学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紧扣国家乡村振兴、种业振兴战略,在青岛美田园艺景观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以“圃”为纸,以“花”为笔,共同打造了集校企合作、科普研学和美育劳育于一体的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群芳圃。她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同政府、协会、兄弟院所和园林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为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涉农人才贡献力量,为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园林与林学院党委书记宋伟宣读《2023年青岛农业大学第四届园林科技文化节活动方案》,青岛美田园艺景观有限公司董事长解颂代表合作企业致辞,园林与林学院2020级学生王毅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开幕仪式结束后,园林与林学院梁红副教授带领参会领导老师和专家学者参观体验区,体验区中设置了园林课程中茶艺、插花、书法等展示。到场师生详细了解了郝青老师团队研发的“郝美青农”牡丹花蕊茶,通过学习技艺、细嗅茶香,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学院学生根据专业特色,以校园内的花草树木为原材料,制作干花滴胶、手绘扇面、植物微景观等独具园林特色的文创产品进行展示。到场师生在参观群芳圃的过程中体验自然之美、农林之美、文化之美、生命之美。
据悉,“群芳圃”一名源于明代山东桓台人氏王象晋的花卉名著《群芳谱》,共占地十余亩,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园林花卉苗木为载体,以“三友、十二园、百花圃”为基本框架,其中“三友园”包含松、竹、梅、“十二园”由菊花园、百合园、月季园等中国传统名花组成,其中藜麦园和芒草园中的两种作物已在东营农高区进行了大面积试种。三色堇、六倍利、羽扇豆等100余个花卉品种构成了“百花圃”。从前期种植、施工,到后期养护、浇水,皆由园林与林学院的专业教师和美田实践班的学生按照严格的施工流程与花卉种植手法种植搭建完成。师生在群芳圃的建设中夯实专业基础,锻炼实践能力,提升团队配合与组织协调能力,为全校师生带来园林美学盛宴。
本次园林科技文化节还举办了《二如亭群芳谱》及《佩文斋广群芳谱》时代价值论证会、新形势下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建设探讨会等。
相关链接:https://hb.dzwww.com/p/p1RDK9yNxf.html
相关链接:http://qingdao.dzwww.com/qingdaonews/202305/t20230517_11956905.htm
【齐鲁壹点】5月16日,青岛农业大学群芳圃开园。据了解,群芳圃是一处集科普研学和美育劳育于一体的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园中种植了百余个花卉品种,更有崂山百合、烟台补血草等珍稀植物品种。学校第四届园林科技文化节同日开幕,计划在为期8个月活动时间内组织开展4大板块20项活动。
16日,青岛农业大学在城阳校区知音广场举办群芳圃开园仪式暨第四届园林科技文化节开幕仪式。开园仪式上,学校领导和与会嘉宾共同为群芳圃揭幕。
青岛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刘春霞表示,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圃”为纸,以“花”为笔,打造了这个集校企合作、科普研学和美育劳育于一体的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群芳圃。
“群芳圃”一名源于明代山东桓台人氏王象晋的花卉名著《群芳谱》,共占地十余亩,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园林花卉苗木为载体,以“三友、十二园、百花圃”为基本框架,其中“三友园”包含松、竹、梅,“十二园”由菊花园、百合园、月季园等中国传统名花组成。三色堇、六倍利、羽扇豆等100余个花卉品种构成了“百花圃”。“在这十二园中,藜麦园和芒草园中的两种作物已在东营农高区进行了大面积试种。而百合园内的崂山百合、补血草园中的烟台补血草都是比较稀有的,也在群芳圃里有种植。”园林与林学院梁红副教授介绍道。
据了解,整个群芳圃内的花卉苗木从前期种植、施工,到后期养护、浇水,皆由园林与林学院的专业教师和美田实践班的学生按照严格的施工流程与花卉种植手法种植搭建完成。师生在群芳圃的建设中夯实专业基础,锻炼实践能力,提升团队配合与组织协调能力,更为全校师生带来园林美学盛宴。
现场,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党委书记宋伟还宣读《2023年青岛农业大学第四届园林科技文化节活动方案》。据了解,学校第四届园林科技文化节活动时间自5月起将一直持续到12月,计划组织开展4大板块、20项活动。
开幕式后,与会嘉宾还参观体验区,学院学生根据专业特色,以校园内的花草树木为原材料,制作干花滴胶、手绘扇面、植物微景观等独具园林特色的文创产品进行展示,现场还设置了园林课程中茶艺、插花、书法等展示。到场师生在参观群芳圃的过程中体验自然之美、农林之美、文化之美。
此外,活动当天学校还举办了《二如亭群芳谱》及《佩文斋广群芳谱》时代价值论证会、新形势下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建设探讨会等。
相关链接:https://www.ql1d.com/general/21324485.html
【齐鲁壹点·果然视频】
相关链接:https://www.ql1d.com/videos/21322656.html
【齐鲁晚报青岛融媒视频号】
5月16日,青岛农业大学群芳圃开园。群芳圃占地十余亩,布局为“三友、十二园、百花圃”。群芳圃以园林花卉苗木为载体,是学校园林与林学院教学科研团队将教学科研成果“谱”写在大地上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