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农大社会实践团走进农民大棚普及农药知识
中国青年网寿光7月20日电(辛巧蕾)“服务农民,让农民学会安全用药、绿色用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日,青岛农业大学“绿之益”实践团的8名大学生前往寿光,走进数百个蔬菜大棚,普及安全用药知识,开展科技益农活动,受到热烈欢迎。
社会实践队员普及安全用药知识
科技服务的第一天是最困难的一天,高温、方言、菜农的文化程度等问题困扰着实践队员。据实践队员王梓涵介绍,他们商量后决定调整传统的一对一模式,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安全用药的知识掰开揉碎在故事之中,让菜农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听得有趣,听得明白。
李绪军是实践队中的故事大王,这是在知识宣讲的几天中,菜农送给他的称呼。在采访中,他一脸严肃的告诉记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传达知识是对我们的考验,要求实践队必须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不过在出发前,社会实践队员已经接受了“绿之益”实践团的知识培训。
“现在的大学生很有心,他们不仅知道学习知识,更知道传播知识,农药安全知识对我们来说很实用!”崔家村党员群众服务站的老大爷笑着对记者说。
社会实践团队成员
除了知识宣讲,问卷调查也是实践队下乡的任务之一。实践队队长张凯禹告诉记者,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农药的购买和使用情况,菜农对环保问题的认知程度,对绿色农药的了解情况三大方面。“只有摸清了这三个方面的底,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实现我们实践的目的。”张凯禹认为。
连日来,8名实践队员走访了田柳镇崔家村、田柳村等5个村,走进数百个蔬菜大棚。经过调查,实践队员发现,年轻菜农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家里有四个蔬菜大棚的刘大叔告诉实践队员,他们现在买化肥、买农药,直接在微信上下订单就可以了;不仅如此,实践队员还发现刘大叔家的大棚里有专门量取农药的量筒。
对此,社会实践队员刘烨华认为:“无论是微信购药还是量筒量取农药,都是菜农们适应时代发展的表现,还体现了他们对科学、对知识的崇尚。”
据悉,寿光有中国菜都之称,其蔬菜销往中国各地,生产源头的安全与否决定了被端上餐桌的蔬菜的安全程度,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农药的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