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月11日,《农村大众》在B2《农资》版以《高油+高油酸=历史性突破新品种使一亩地多打15斤花生油》为题,报道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王晶珊教授研发高油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的事迹。
时值冬日,记者来到了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花生遗传育种实验室,全国首个高油高油酸花生品种——宇花18号就诞生在这里。这个品种的诞生,源于该校农学院王晶珊教授15年前在大学课堂上的一个灵感。
2007年的深秋,王晶珊教授在给本科学生讲授《细胞工程》课程的“体细胞变异系”一章时,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为何不将离体诱变技术用于花生品种繁育?
“如果在培养基中添加诱变剂进行离体诱变,然后从突变的细胞中分别筛选高油抗旱、耐盐突变并使其再生植株,这样是不是可以培育出高油抗旱、耐盐碱的新品种?如果成功的话,无水浇条件的山岭地和盐碱地种植就都有专用品种了。”王晶珊说。
2008年,王晶珊带领团队开始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她先后发明了利用花生种子胚小叶作为外植体,通过胚胎发生途径高频率再生植株的新技术,为离体诱变提供有效再生方法;发明了花生组培苗无菌嫁接和直接移栽田间新技术,突破了花生组培苗生根难、移栽不易成活的难题;发明了花生离体诱变技术,选择群体提高60倍以上,并且克服了突变体嵌合现象严重的问题。
王晶珊教授团队首创花生离体高油筛选培养基,经诱变后由胚小叶形成的体胚在筛选培养基上筛选培养,100%的再生植株籽仁含油量达到55%以上,实现了高油精准高效选择;发明了花生离体定向筛选耐盐突变体技术;创制含油量55%以上的高油新种质176份,创制耐盐新种质132份。
“新种质直接用于新品种培育,每年结合海南加代和塑料大棚加代,一年种植三代,使突变基因纯合加快育种进程。从新种质中直接培育高油新品种5个,含油量均达到57%以上,最高达到61.05%。”王晶珊介绍,由于利用羟脯氨酸作为高油筛选压力,这些品种不但含油量高,而且抗旱、耐盐碱性强。新品种也表现出高产优势,在品种区域试验中籽仁产量均比对照组增产13%以上。高油种质资源创制及新品种培育,突破了花生种质资源匮乏、品种培育难的问题。
对此,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原所长禹山林表示认可。他说:“王晶珊教授研发的宇花系列,是迄今国际上含油量最高的花生品种。”
宇花18号,是利用高油大花生品种宇花1号作为母本、高油酸花生AT215作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油高油酸耐盐碱花生新品种。经测定,宇花18号籽仁含油率56.7%,油酸含量82.4%,不利于稳定的亚油酸和不利于健康的棕榈酸含量均较低,分别为2.31%和5.67%。宇花18号在品种区域试验中,比非高油、非高油酸对照品种增产6.77%。在含盐量0.37-0.5%、pH7.5-9的的盐碱地种植,表现出较强的耐盐碱性,产量与非盐碱地无明显区别。这是全国首个兼具高油高油酸耐盐碱花生品种。这个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作为加工油用,从种植到加工,花生含油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纯利润可提高7%。宇花18号含油量56.7%,比普通品种含油量增加了四五个百分点。”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与测算,王晶珊得出这样的结论。
据了解,在近两年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的山东省花生新品种统一展示评价中,宇花18号名列前茅,表现出较高的产量优势和较强的抗病性。“我们通过试验发现,宇花18号性状很稳定,抗病性很强,在丰产田里亩产能达到1000斤。2022年,我们将主推这个品种,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负责试验示范的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吴兰荣告诉记者。
这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多年的研究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宇花18号籽仁含油率56%以上,普通品种一般为52%左右。亩产按700斤果算,出花生米500斤左右。通常出油量要比含油率减3个百分点,这样一算,700斤普通花生果最多可出245斤油,而宇花18号可出260多斤油。最重要的,这个是高油酸花生油。“一亩地能多打15斤花生油,你想想,这是一个多么可观的数字。”吴兰荣激动地说。
“把高油和高油酸两个性状结合在一起,在花生育种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突破。宇花18号不仅是全国第一个高油高油酸花生,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原所长禹山林说。
相关链接:http://paper.dzwww.com/ncdz/content/20220211/Page04NU.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