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体长超过10毫米
翅长接近9毫米
长着6条大长腿
虽然是蚊子但是不“咬”人
……
近日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
昆虫分类与进化研究团队
发现了一个分布于青岛崂山的
稀有昆虫新物种
科研团队将其命名为
“山东褶大蚊”
学名为
(Dicranoptycha shandongensis
Xu, Chen & Zhang, 2023)
这个新物种隶属于
大蚊科(双翅目:长角亚目)中的
褶大蚊亚科、褶大蚊属
去年5月,科研团队受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委托,承担崂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昆虫调查任务。青岛农业大学吕昭智教授总体统筹协调,张毅副教授在团队中主要承担了野外调查工作,张晓副教授是团队中的物种鉴定专家,潘明真、王杏杏和康泽辉等几位老师以及植物医学学院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也参与了相关工作。
团队在崂山共布设了20余条样线,采用马氏网法、网扫法、灯诱法、陷阱法等开展昆虫调查。在整理采集到的标本时,团队成员发现了褶大蚊标本,经初步的外部形态比对后发现该种与中国已知种类均存在不同。随后科研团队进一步解剖了雄虫和雌虫的腹末结构,开展了细致的比较形态学研究。这个物种体长10.6至11.0毫米,翅长8.5至8.9毫米;头部和胸部棕黑色,腹部棕黄色,末端几节棕黑色,足黄色、末几节颜色加深;翅上有一条明显的褶皱,此特征也是褶大蚊属与其它属区分的重要依据。
通过以上研究,团队最终确定此褶大蚊不同于以往发现的任何一种已报道的褶大蚊,是一个世界新物种,结合标本采集区域推断这个新物种为山东省特有种,故命名为“山东褶大蚊”。相关成果已被国际学术期刊《Insects》(中文译名《昆虫》)发表,标志着对此新物种的确认。
“虽然它是蚊子,但它不同于我们熟悉的‘蚊子’,它们并不吸食人类血液。”张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褶大蚊属昆虫一般具有植食性或腐食性,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有机质分解者,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不同于大部分喜潮湿环境的大蚊,这个新物种发现于较干燥的灌木丛中,对比相关类群的生物学特性,推测其幼虫可能在地下取食植物根部生长;部分标本为灯诱获得,表明其成虫具有趋光性。
相关链接:http://wxshare.i2863.com/newShareUpdate/newsShare.html?data=c2l0ZUlkPTU2Jm5ld3NJZD0yODMxODMzMyZ0YWdOYW1lPWN5ZHN0JnR5cGU9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