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大雾吗?我们所说的大雾就是雾霾,家里燃烧秸秆、工厂释放废气等都会引起雾霾……”1月10日~20日,青岛农业大学“蓝色的梦”社会实践队队员奔赴山东10个市的15个地区展开义务支教活动,实践队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根据专业所涉及的知识,在临沂、潍坊、烟台等地的乡村小学进行环保课程宣讲。
32名成员组成“蓝色的梦”
“蓝色的梦”实践队由化学与药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的32名成员组成。1月9日,实践队于教学区召开培训会,大队长李熙来就本次实践的目的、内容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我们的实践主要就是要给中小学生们教授环保知识题,支教过程中一定要耐心、细心、用心,积极与他们互动,确保他们真正学习到环保知识。”培训后,李熙来将32名成员分为六个小组,分别奔赴15个地区的学校进行支教活动。
实践队员刚抵达学校,便受到了学校领导的欢迎。“大学生能为学校学生们义务讲课,是学校很乐意的事情。不仅让学校学生获得了额外的知识,给学校增添年轻朝气,也给这些大学生们一次锻炼的机会,给他们一个接触社会的平台,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或担任岗位打基础。”潍坊一所乡村小学校长如是说。
多种教学模式受同学们欢迎
支教过程中,实践队员采用PPT演讲、课堂问答互动、奖励答题、分发环保小贴士等形式展开教学,详细讲解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合理使用农药、空气污染等方面知识。一位参与支教的学生告诉记者,讲课过程中,学生们踊跃回答问题,不懂的地方积极询问,听到错误及时提出,与实践队员互问互答,积极交流。
“我们组在讲空气污染的时候,和小学生们说起了雾霾,我们以为小学生们不懂得雾霾,所以一开始讲课用大雾来解释灰色的天气,结果张振东小朋友站起来给我们纠正,说那是雾霾。我们当时很尴尬,并且立即承认了‘错误’。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有错就指的勇气让我们佩服。”队员赵子良说道。
予人知识的同时也被“教”
1月20日,团队成员召开视频会议,汇报各自地区的讲课成果,并对本次实践进行总结。32名队员相互交流支教感悟。“他们年纪虽小,却懂得尊敬他人,在别人讲话时他们会抬着头认真倾听。课堂上,他们积极热情,有错误及时给我们指正。反观我们大学生,很多地方都不如他们做的好。虽然我们是来当老师的,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与认真也给我们上了一课。乡村小学教学环境差,但当我们看到学生们认真听课的模样,我不舍得浪费这次机会,我一定会继续把环保宣传工作做下去的!”周雪梅说道。
据统计,实践队共支教学校15所,所教学生五百余人次。记者了解到,实践队还将利用暑假及课余时间扩大范围展开有关环保的支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