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和有思想、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人交谈,他们不会人云亦云。”李杰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正是这种不一样的性格,促使他实现了自己的初步目标——开业几月,小有盈利。李杰是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08届的毕业生,在海都负一楼经营手机店。
很早就确定了目标
“上大学不到一年我就决定进入手机行业了,当时就规划着能有一家自己的手机店,自主创业。”其他同学还处在懵懂的状态时,李杰就已经为自己的未来做好了具体规划。大学里有不少同学在为自己的就业忧虑,但很少有人敢想自己去创业,能将想法付诸行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李杰就是这少之又少中的一个人。他经常利用节假日时间到哥哥经营的手机店里去帮忙,顺便积累一些经验。
为了积累创业经验,李杰先后在济南平安保险和深圳手机卖场打过工。虽然在济南工作时一个月只能挣800元钱,但李杰却没有因为工资低而放弃这次学本领的机会。
“我不是为了挣钱,最重要的是真正到社会上学点东西。”这种放低身价的心态正是现在不少毕业生所欠缺的。
“不管是在大学期间打工,还是刚毕业的短期就业,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创业计划。我一直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不把时间浪费在后悔上
“我坚持是因为我做事前已经过了反复的考虑,真正做了就不后悔,即便后来发现自己错了,也要考虑下一步如何做,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后悔上,那样于事无补。”坚持是李杰的信念。“做生意也一样,不能只在收益好的时候做,像这种经济衰退的时候就不做了。只要能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李杰建议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不要盲目地只将目标锁定在好工作上,应该更看重发展前途。基本上刚毕业前两年是磨合期,先让自己适应一下社会,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放弃,要坚持。“还没上大学时就听别人说大学生找工作有多难,我却不这样认为,连农民工都能找到工作,何况是大学生呢?但我也不是提倡那种大学生在集装箱码头当苦力的工作,那样得不到好的锻炼,对以后的发展也少有帮助。”李杰从自己身边同学的经历出发,告诫即将毕业的同学。
独到的创业分析
采访中,李杰对手机行业的发展前途进行了分析。“我们上大一时,基本上一个班只有两三个人有手机,现在手机成了大家的生活普及用品。这种发展趋势,让我坚定了做通信行业的信心。”
对待金融危机,李杰认为危机给很多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但也给社会带来了好的方面——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去创业。只要他们能坚持下去,经济复苏的一天就不远。这样,就会为以后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海都负一楼现在有几家手机店,形成了一定的竞争规模,李杰虽有压力,但却对这种竞争格局有独到的认识:“一般人买东西都会货比三家,我对自己的货源和售后服务都很有把握,所以,在同行货的比较之下,更能坚定消费者对我的产品的信心。”
最后,李杰提倡同学们大胆创业,不要畏首畏尾。要把想到的问题一一拿到现实中解决,但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所做的行业,在资金等方面做出合理的估计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