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7年志愿服务交流会在四川成都闭幕。青岛农业大学“蓝丝带青岛海岸线徒步环保调查”项目获得全国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创建提名奖;机电工程学院团委“‘小小科学家’科普教育推广中心”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服务公益创业赛银奖,全国共有40个组织荣获银奖,山东省荣获银奖1项铜奖4项,青岛农业大学是山东省本届大赛唯一一所荣获银奖的高校。
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孙晓凤老师指导的“‘小小科学家’科普教育推广中心”项目在全国179个组织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山东省唯一银奖的优异成绩。项目以青少年的科技启蒙为宗旨,依托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特色和师资力量,结合实验室平台优势,由中国科协首席传播专家、专业教师、校内外青少年教育专家组成导师团,致力于青少年的科普知识教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运行6年来,拥有核心人员29名,骨干267名,校内外志愿者2200余名。形成了集研发、授课和推广于一体的团队管理模式和项目化运作体系,实现了服务的常态化。探索建立了推广复制模式,服务区域已推广到全国5个省份,7所高校,建立22所实践基地,研发各类科普课程52堂,举办科普活动480余场次,累计受益达65000人次。该项目于曾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事迹被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国家级媒体平台报道,中青网进行了头版头条专题报道,收到来自服务对象、家长、服务基地和社会的多方关注和好评。
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王海霖老师指导的“蓝丝带青岛海岸线徒步环保调查”项目作为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获奖项目,成功斩获全国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创建提名奖,山东省共有4个项目获此殊荣。项目依托海洋学院学科优势,通过凝聚“卫蓝”力量,推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实现“提升公众海洋保护意识,呵护美丽家园”的总目标,以海岸巡护群行动、环保状况齐掌控、“卫蓝”模式巧示范,向各高校推广,形成了海岸全线调查同重点巡护相结合,大众参与同专业提升相结合,保护行动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卫蓝”模式。
近年来,青岛农业大学紧紧围绕推进学科建设这一中心工作,结合专业,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进程。全方位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完善体系,将志愿服务育人融入了人才培养全过程,用浓厚的氛围和实际行动推进校园文明建设,用志愿服务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注重加强志愿服务的分类教育引导,构建了“常态化运行、项目化运作、专业化发展、品牌化提升”的“四位一体”的志愿服务育人模式。青岛农大志愿服务的足迹已走进全国40个地市,15个校外志愿服务基地和9个校内服务项目的健康发展已经基本实现了我校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运行、项目化运作、品牌化提升、专业化发展”的最初构想,培育出一批以“蓝丝带青岛海岸线徒步环保调查”、“小小科学家”公益圈、“海之子——青岛市青少年自然学堂”等为代表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学校以志愿服务成果为基础,提升志愿服务成果水平,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经过多年的努力,青岛农大志愿服务工作基本达到了“国家层面有典型、省级层面有团队、市级层面不可缺、区级层面全覆盖”的发展态势。
自2014年以来,由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水利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已连续举办三届,青岛农大连续两届荣获全国金奖,在两届山东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金奖2项,银奖5项,铜奖2项。在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入围全国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的组织共计179个,包含8种不同的单位性质。最终,10个组织获得金奖,40个组织获得银奖,50个组织获得铜奖。入围全国示范项目创建活动的项目共计188个,分为13个不同领域。其中,120个往届获奖项目获得全国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创建提名奖,他们将在一年的创建验收后正式获得示范项目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