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8日,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传播知识•传递温暖”公益服务团奔赴玉树,为玉树州果青小学的孩子们送去温暖。服务团由孙晓凤和王德国老师带队,共有十名同学。队员们努力克服高原反应,不畏艰难,不畏病痛,保证了任务的顺利进行。
“一批爱心书包、一个爱心书架、一场视听盛宴、一场科技游艺、一组精彩照片、一次深度体验、一幅七彩画卷”的“虹计划”已经在孩子们之间开展。“七个一”的“虹计划”旨在培养孩子们的科技意识,为孩子们送去一些物资和善款,为玉树的孩子们送去温暖。
7月21-23日,服务团在玉树州果青村为藏族同胞和果青小学儿童播放电影。晚上八点,果青小学的孩子们和学校附近的藏族老乡围坐在教室里等待电影开播。投影仪、幕布、电脑、音响,所有的设备都是队友们不远万里从青岛带来的,孩子们看到这些设备都很好奇,这瞅瞅,那摸摸,队员们耐心的给孩子们讲解这些设备的用处。播放的影片有的来源于我校,有以玉树地震为背景制作的《我的回忆美丽而忧伤》,动画片《崂山道士之王七学艺》、我校60周年校庆专题片《甲子春秋》等,当然也有部分影视大片。
7月23日,支教活动正式开始,第一课是小学生们从未接触的科技课——制作水火箭。上课之前,志愿者们将自己从学校带去的水火箭在小学广场进行飞行演示。水火箭成功发射飞向十多米的高空,小学生们的兴趣瞬间被点燃,围着志愿者纷纷要求学习水火箭的制作。志愿者们详细的介绍了水火箭的结构,包括机头、机身、机翼等主要部分,以及制作水火箭的材料,材料主要利用废旧的矿泉水瓶和彩色卡纸。孩子们分成小组,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老师手中的材料,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步地制作自己的水火箭。一节课的时间过后,大家手中的水火箭都制作成功,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朋友们给自己制作的水火箭取了独特的名字,并与自己制作的水火箭合影留念。
7月23日晚,服务团一行带着从青岛带来的爱心书包到藏族同胞家中走访交流,了解这些贫困孩子们的家庭境况。走访的对象是果青小学一年级同学文德扎西和六年级同学仁永。队员们被眼前的情境震撼了。“一间裂缝的土房就是一家七八口人的衣食生活的所在,院子里几头牦牛,这就是所有的家当。尽管如此,藏族同胞们都十分热情,我们来走访,给孩子们送去书包,虽然藏民听不懂汉语,一直用微笑在迎接我们”,服务团的杨玉良同学说。
7月24日上午,在服务团团长张泷讲授的精彩的《扁鹊见蔡桓公》课后,队员们又特地为孩子们开展机器人表演课。队员们拿着机器人来到教室,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在一切准备就绪后,表演正式开始。老师打开机器人的开关,机器人在“我来自机电工程学院,欢迎大家观看我的表演”的自我介绍中跳起舞来,随着歌曲《最炫民族风》的音乐节奏,机器人时而弯腰踢腿,时而转头扭腰,孩子们目不转睛得盯着正在表演的机器人。机器人做俯卧撑这个高难度的动作,更是看得孩子们惊奇不已,掌声连连。“我要上大学,我要学好多知识,也要做一个这样能跳舞的机器人。”机器人表演过后,四年级的江永才仁告诉服务团的同学们。据了解,本次表演的机器人所有的机械结构和程序的设计都是由机电学院的同学们自己制作完成的,这个不远万里来到玉树的机器人有一个独特的名字——民族风。
7月25日下午,队员们在果青小学的广场上举行爱心书包发放仪式。孩子们抱着新书包,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我们家里有五个孩子,姐姐和妹妹都在上学,我没有买过新书包,我现在用的书包是我姐姐用过的,这是我的第一个新书包。”四年级的扎西拉毛手里抱着新书包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