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在世界第十九个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校团委、校学生会联合发出《预防艾滋病倡议书》,希望同学们增强“防艾”意识,正视艾滋病,远离艾滋病,用爱心和真诚使和谐社会的阳光变得更加温暖、明媚。倡议书全文如下:
预防艾滋病倡议书
今年的12月1日是世界第十九个艾滋病日。为了使同学们增加对艾滋病的了解,增强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正视艾滋病,远离艾滋病,校团委、校学生会发出如下倡议:
一、认真学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二、明确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从自身做起,带头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投身到预防艾滋病的宣传队伍中去。
三、了解艾滋病只是一种病,一种传染病,不是对一种行为的批判,艾滋病患者也仅仅是患病的人。
四、积极宣传艾滋病知识,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正确方法,为我校“防艾”宣传工作尽一份力。
五、遵章守纪、洁身自爱,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六、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七、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八、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九、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十、关心艾滋病患者,理解艾滋病病人,帮其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正经历一个伟大、发展的时代,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寄予我们新一代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正确对待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我们也呼吁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通过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加强全社会对艾滋病的了解与关注,让我们共同努力,使越来越多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团体和个人都来关注艾滋,关爱艾滋病患者,用我们的爱心,我们的真诚,使和谐社会的阳光变得更加温暖、明媚。
共青团莱阳农学院委员会
莱阳农学院学生会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一日
附: 艾滋病相关知识
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世界卫生组织1988年1月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短短20多年间,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团结一致共同对抗艾滋病,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了一个有140个国家参加的“全球预防艾滋病”部长级高级会议,会上宣布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1996年1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在日内瓦成立;1997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将“世界艾滋病日”更名为“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运动”,使艾滋病防治宣传贯穿全年。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又无有效治愈办法且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HIV)通过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造成人们的抵抗力极度低下,最终致全身衰竭而死。
艾滋病(AIDS)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传播。已证实的传播途径有三种:
1. 性传播:通过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传播。
2. 血液传播:通过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共用剃须(刮脸)刀及牙刷等传播。
3. 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和哺乳传播。
艾滋病(AIDS)不会通过空气、饮食(水)传播,不会通过公共场所的一般性日常接触(如握手,公共场所的座椅、马桶、浴缸等)传播,不会通过纸币、硬币、票证及蚊蝇叮咬而传播,游泳池也不会传播。
自我国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病例报告数就以平均每年30%至40%的速度快速增长。我国为了帮助艾滋病感染者树立重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制定了“四免一关怀”政策(对艾滋病感染者免费提供药物治疗、免费检测、对其中的孕妇免费提供阻断药物、对艾滋孤儿提供免费义务教育及政府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家庭给予补助),然而太多的岐视仍然让许多艾滋病患者选择了“人间蒸发”。所以,关怀艾滋病患者,就是关心我们自己,对他们的关爱,其实就是遏制艾滋病扩散最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