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文化活动

园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用行动谱写乡村振兴美丽篇章

时间:2021-07-30 来源:园艺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矢志三农,田园逐艺”赴寿光乡村振兴实践服务团作为“走近千村观察,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团队之一,入围山东省级、国家级重点团队。今年暑假期间,实践团成员在园艺学院党委书记隋成竹、副院长程斐、团委书记刘燕杰、辅导员赵健及专业教师团队的带领下,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自觉肩负起涉农高校的光荣使命,励志成长成才,致力于传承实践助农传统,于7月17日至25日在“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开展了为期九天的实践活动。他们深入农村基层,对话乡镇领导、龙头企业经理、蔬菜种植户、社区基层百姓,从不同视角调研分析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深入探索当地园艺产业发展的经验方法,形成专业调研报告,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进企业,在现代农业中感受园艺魅力

实践团先后走访了当地龙头企业、前沿育种部门、蔬菜产业基地,与优秀校友、种植户、生产技术人员等不同领域的人员开展座谈,积极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特别是蔬菜生产情况。实践团实地走访的六天时间,通过深入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到种业安全的重要性,领悟到产学研结合在园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园艺专业在“三农”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到现代农业、现代园艺产业的魅力。

实践团成员们互相交流,谈问题、谈见解、写体会,纷纷表示学好专业知识至关重要,要下定决心、增强信心,树牢专业化思想,奉献青春力量,为中国农业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振兴“加片瓦”“添把柴”。

下乡村,在田间地头学习技术

“走近千村观察,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在寿光”。一句嘹亮的口号响彻寿光三元朱村、东斟灌村。实践团成员们抵达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三元朱村、中国“椒”傲东斟灌村,探寻乡村振兴成功的密码。

三元朱村在王乐义书记的带领下发起了一场“绿色革命”,引进了第一个“冬暖式蔬菜大棚”,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开辟了一条科技致富的新道路。东斟灌村现如今已经形成了以五彩椒种植为主导的“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仅彩椒种植一项每户均增收2.2万元,并辐射带动发展彩椒种植5000多亩。

实践团以种植业发展情况和党组织在基层发挥作用情况为主题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在三元朱村、东斟灌村走访入户,开展深入调查。团员们深入到田间地头,采访种植户,了解蔬菜大棚基本情况、农村发展现状以及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情况等,收集农户对基层党组织的意见与建议,并形成专门的调研报告,为寿光蔬菜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参展馆,在党史教育中汲取营养

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新要求,从百年传奇中感悟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将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实践团先后参观了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和寿光市博物馆,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重点展现了寿光革命老区的英雄儿女慷慨赴国难的无畏精神,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拯救民族危亡的壮丽篇章,寿光博物馆展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农具等。实践团成员们表示会积极探寻历史、发扬传统,树立强党强国、强农兴农的信念;立足现实、守正创新,用青春拥抱新时代,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依托此次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与寿光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达成长期合作意向,搭建起的“高校—乡村—产业”三位一体的合作育人机制。该项目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乡村,走进田间,走进企业,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知农爱农的家国情怀,提高服务三农的技艺和本领。园艺学院将以此次社会实践为基础,继续积极探索,总结经验,逐渐形成规范的思政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综合能力提升相结合的实践育人活动载体,形成新型特色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在实践中长才干,在实践中了解三农、热爱三农、服务三农。

实践团在青岛农业大学出征合影

实践团在学院领导、老师带领下参观三元朱村村史馆

实践团走进育苗车间、与经理面对面交谈

实践团成员在与村民交流,发放问卷

实践团在寿光东斟灌村合影

实践团成员在学习探讨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陈设背后的故事

作者:谷秋冰 赵健 单位审核人:隋成竹 编辑:曲天泽 曲文静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