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1987年自莱阳农学院农经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德州市德城区农业局经管站,负责农村财务管理、指导工作;1989—2004年负责该区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教学及管理工作;1995年调农业局审计科任科长;1996—2001年任农业局经管中心主任;2002年—2006年任德城区经管局局长;2006年兼任德城区新农村办公室主任;2007年起任德城区审计局局长。
二十年来,刘英同志将自身学到的知识与德城区经管工作的实际相结合,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多次得到上级部门及领导的表彰。1990年被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总校评为全国先进个人,同年,德城区中华会计函授学校被山东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评为先进办学单位。1998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经工作先进个人,经管中心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单位。个人先后5次被省农业厅授予先进个人,所在单位8次被省农业厅评为先进集体,多次受到市级表彰并荣获三等功两次,多次受到区委、区政府表彰。
细致入微,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甘为公仆
德州市德城区从1996年开始对农民负担管理实行“一票否决”,每年她都主持出台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认真审批全区到户的农民负担预算,做到准确、及时,并要求村委会及时张榜公开,严格按照预算将农户应承担的税费记入农民负担卡并及时发放到户,使农民在年初就对应承担的税费心中有数,交款能够明白放心。十几年来,该区农民负担卡到户率、税费票据开出率每年都达到了99%以上。每年安排检查组对负担卡到户率、夏征、秋征、及全年税费征收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三次以上,最多的年度检查达10次以上,为查清情况,检查组深入农户走访调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区领导处理,有效地防止了乱收费和搭车加码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全区农民负担不超标。
她积极参与农村税费改革,2001年和2002年作为德城区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和土地丈量小组组长,她全程参与了农村税费改革。通过大力指导和督察,历时两个月摸清了全区农村土地的家底,并在常年产量的测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完善、承包合同书的签定等工作中利用自己业务熟、农村情况熟的优势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为全区农村税费改革顺利进行做出了积极贡献。
落实党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政策,为农民谋实利
刘英同志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一是积极学习、宣传国家的农村土地政策、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使国家政策、法规到家到户。二是根据农民意愿对土地流转进行指导和服务。三是不断发现、整改个别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错误做法,如整顿超标机动地、“两田制”等,为农民主张合法权益。
1998年10月,德城区开始了农村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成立了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工作领导小组,她担任办公室主任。首先,按照上级精神,她安排起草了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并召开乡镇、村干部大会进行工作动员和政策培训。她带领办公室的同志在赵虎乡开展了试点,并根据试点村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土地延包方式:土地分配不均的进行农户土地重新丈量、重新分配;土地分配较平均、群众无意见的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只在个别农户间进行了小调整。为防止出现纰漏,她要求各村将土地原承包状况、新承包计划进行了张榜,征求群众意见。按照群众无异议的计划,进行了土地延包,之后又将各户土地承包地块、面积进行了张榜,群众认可后,村与农户签定了土地承包合同,区政府向农户颁发了土地经营权证。试点成功后,全区召开了现场会推广经验。全区土地二轮承包全面铺开后,她负责政策把关、信息搜集、整理、工作进度掌握,定期向区领导汇报情况。由于政策掌握得准,工作开展得稳,措施得力,德城区的二轮土地延包得以顺利进行,并于1999年底结束。
管好钱,做实事,廉洁奉公
从1997年开始,全区实行了农村财务“双代管”,乡镇普遍建立了村级财务代管中心,并配备了必要办公设施,实行了“五统一”,在当时引起了较大反响。为切实代管好村级财务,她带领局里的同志3次完善了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预算、收入开支、民主理财、报帐手续、财务公开等共计13项。为提高可操作性,制定了村备用金限额标准、非生产性开支限额标准,规定了村级开支报销程序,要求村级做到了每张凭证都有经手人、村主要干部、村民主理财小组、经管站签字或盖章,大额开支还有镇、街领导签字把关。制度的不断完善为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0多年来,每年她都参加对村级的财务审计,直接审计达300多村次。审计内容包括账目记结、财务手续、会计凭证审批、集体资产购置、各项收支及干部工资发放等情况。通过审计,有效地预防了基层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做农民的贴心人,努力做好信访工作
经管工作的三大管理涉及农村千家万户,政策性强,是农村工作的焦点、难点之一,容易引发农民上访,且处理难度大。二十年来,她共处理或参与处理较大规模的农民上访案件20余起。在调处过程中,她首先认真调查掌握真实情况,然后视情况进行处理:能通过解释解决的,耐心解释好;能通过调解解决的,尽力调解;解释、调解无效的按政策处理,毫不含糊。由于解释耐心,调解尽心,调查细心,处理不偏心,不推、不拖、不压,每起案件都得到了圆满解决。
培养后备军,做好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教学工作
1989—1994年,她负责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德城区分校的教学管理和授课工作,共有8个教学点、332名学员。本着对学员、对学校负责的精神,她制定了包括学员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校物资管理等各种管理制度12项。在工作中,她秉公办事、不循私情,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教学质量在同级学校中名列前茅,受到了中华会计函校总校和山东省分校的肯定,最后学校的322名学员全部顺利毕业。
作风正派,紧跟党的新农村政策前行
2006年3月,德城区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她担任办公室主任,带领一班人,经过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外出参观考察、反复学习领会了上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实质和工作重点,为区委、区政府起草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将新农村建设任务落实到部门、单位,使之成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事业,全区新农村建设得以有声有色地开展。经过年终考核,一批真抓实干的好典型涌现出来,成为全区新农村建设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