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上午,艺术与传媒学院在学术会馆报告厅召开庆祝建校60周年校友座谈会。校领导周学宝、李宝笃、刘国秋、戴洪义、宋希云、刘军国、王伟、李欣章,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杨同毅出席座谈会,并与校友代表、学院领导和教师代表一起合影留念。座谈会由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邹立本主持。
座谈会上,校长李宝笃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艺术传媒学院的办学过程代表了我校一种快速发展的模式,以文化产业管理为代表的部分专业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副校长王伟在座谈会上致辞,介绍了我校60年辉煌的发展历程,对艺术与传媒学院所做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对学院的发展前景寄予厚望。刘国秋、戴洪义、杨同毅分别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艺术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文化产业、人才质量等方面做了讲话,并对学院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院长赵晓春在座谈会上分别从学校、校友及个人三个方面,表达了自豪、喜悦、感恩三种情感。他说,青岛农业大学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和波折,但始终坚守着对祖国的忠诚,承担着对人民的责任,一代又一代师生员工一直在兢兢业业地工作,无怨无悔地奋斗。“远看像个挖炭的,一问才知是农学院的”,这句当年在莱阳流传的顺口溜,其实正是对莱农人不讲条件、不求回报、勤奋工作、不懈奋斗精神最精彩的赞美。正是有了一代代这样的莱农人,广大师生才攻克了一个个科学难关,创造出一项项科研成果。赵晓春表示,为自己是莱农人并与广大教师和校友们共同奋斗、一起拼搏而感到庆幸,更为学校的发展成就而感到自豪。
赵晓春表示,看到校友,从心里溢出最多的是喜悦,几十位校友代表着已经毕业的学生对母校的关心,对老师的惦念,这是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美好情怀。他和学院全体教师一起为校友们取得的进步和辉煌感到由衷地喜悦,并十分愿意在这种喜悦中永远幸福地工作着。
赵晓春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他说,自己在学校已经工作30年,一个刚出校门的青年,在一代代老教授、老专家的言传身教中,在一届届学校领导的关心培养下,在好同事、好朋友的帮助下,不断地成长成熟起来。他感恩于一届届领导给予的信任、机会和舞台,更感恩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同事、一届又一届的好同学。赵晓春在讲话结束时郑重起立,向学校领导、校友、全体老师深情致谢。他情真意切的发言羸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在两个小时的座谈中,校友代表、教师代表踊跃发言,畅谈对母校的怀恋,并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与祝福。座谈会结束后举行了午餐会,师生情、同窗情在现场交融,空气中流荡的是欢声笑语,酒杯中满溢的是深情祝福。
自2007年培养出第一届毕业生,四年来先后有一千余名莘莘学子从艺术与传媒学院走出,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走上工作岗位。年轻的学子们秉承“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做学问”的优良传统,携在学院打造的过人本领,以“动手能力强、适应范围广”的美誉立足社会,并逐渐成长为冉冉升起的新星,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辽阔天空闪耀光芒。年轻就是力量,年轻就是希望,年轻就有创新的锐气和勇气,年轻的艺术与传媒学院正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扶持下,发扬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团结奋进,携手共创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