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等一行四人来到我校,就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调研,并对我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和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指导意见。
党委书记程玉海主持了汇报会,校长李宝笃汇报了我校办学情况,校领导刘国秋、戴洪义、宋希云、刘军国、马端忠、杨同毅以及教务处、科技处、学生处、研究生处、党办、校办等部门负责人参加汇报会。
会上,李宝笃重点汇报了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措施与成效、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以及加强农科人才培养的建议等情况。李宝笃说,我校坚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努力构建以应用型专业为主的专业体系,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行“三足鼎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符合专业特点的多样化专业教学模式,扎实推进教学研究与内涵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通过建设与改革,学校专业教育更加适应产业发展实际,更加适应人才成长规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所培养的毕业生始终传承着勤奋、朴实、求实、创新的校风,在不同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学校赢得了美誉。
张大良赞同我校的办学思路、经验和做法,高度评价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坚持以应用研究解决“三农”问题为主的科研定位,充分肯定我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矢志三农、勤奋求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并对我校提出的有关加强农学人才培养的四条政策建议表示采纳。
张大良指出,从青岛农业大学的成果,看到了我国农业院校改革的趋势和成效,特别是青岛农业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探索总结的许多经验、做法值得在同类院校推广。张大良强调,高校办学必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他希望我校坚持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充分依靠现有国家级研发与培训基地和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增强承担重大研究课题的能力。要特别重视优势转化工作,把学科优势、科研优势、社会服务优势、农业技术推广优势及时转化为教学优势,这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重要环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让学生充分深入到基层生产一线锻炼学习,鼓励学生把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大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针对如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农业大学,张大良提出七点意见。一是坚持质量立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办学规模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要把不断提高质量贯穿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各项工作之中。二是坚持人才强校。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坚持引育并举,按照“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服务为重”的要求,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要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要引导教师静心教学,潜心育人。三是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从领导精力、资源配置、政策支持、工作评价等方面体现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四是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推进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方法改革。要精化课内,强化课外,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是抓好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要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通过相关政策支持、典型示范引导,推进学生科技创业、自主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六是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强化自我评估,建立教学状态数据库。要强化院系质量主体意识,院系要建立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不断提高现行课的教学质量。七是加强学风建设。要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精神,切实把学校优良的学风传统内化为师生的“青农大基因”。
程玉海在会上讲话,对张司长就我校建设发展提出的指导意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张司长对我校以往办学经验和办学成绩的充分肯定,是对我校广大师生的最大鼓舞。张司长给予我校的指导意见,对我校的发展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他要求全校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认真学习、用心领会张司长的讲话精神,把张司长对我校的期望落到实处。
会后,张司长一行考察了农业机械化工程中心、应用真菌重点实验室、国际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等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和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听取了院长林琪教授关于教学科研工作的汇报。还考察了青岛市现代农业示范园、青岛数码动漫研究院等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汇报会在学术会馆会议室举行
张大良一行考察农业机械化工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