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我校举行中外校长论坛,校长李宝笃,副校长戴洪义、宋希云、原永兵,与来自以色列的希伯莱大学校长哈伊姆·罗宾诺维茨教授,俄罗斯米丘林国立农业大学校长、俄罗斯联邦科学院院士阿纳托里·扎乌拉日诺夫教授,日本富士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早川毅教授一起,围绕“大学国际合作与区域社会发展”这一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会议由原永兵副校长主持,米丘林国立农业大学国际处处长安德烈·库怎教授,富士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主任田口淳一教授、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崔肃京副教授以及我校部分学院院长、部门领导及有关专家共同参加了会议。
会上,李宝笃校长首先发言,就大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必要性、重要意义,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要内容、主要模式等作了阐释。李宝笃校长指出,大学国际化是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现代大学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胸怀,了解国际形势的前瞻性人才日益成为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而各国的大学,在各自国家、区域的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优势、明显的特色,也有必要通过广泛的接触、交流、合作,实现相互共享,最终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
李宝笃校长还提出,加强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在更深、更广的领域有力推动政府间的合作,而政府间的合作对推动大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性的人才,将产生更加重要的力量。此外,更好的开展大学国际交流、合作,扩大相互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能够有效消除人类间的误会和隔阂,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以色列希伯莱大学校长哈伊姆·罗宾诺维茨教授在发言中,以群体生活的蜜蜂作比,他说,一只独立于蜂巢的蜜蜂是不能存活的,蜂巢中所有蜜蜂的生存之道就是相互依赖。在现代社会,像爱因斯坦那样,靠个人的努力就能提出一个新理论的人是很少的,单靠一两个科学家就能够完成的科学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他指出,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不是独立于其他机构,而应该是整合各类资源,全面合作,共同努力。他坚信,现代大学教育就应该真正做到国际合作。
俄罗斯米丘林国立农业大学校长阿纳托里·扎乌拉日诺夫教授、日本富士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早川毅教授也分别发表了他们对大学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区域社会发展的看法和观点。
大会还进行了自由讨论,参会人员分别就个人感兴趣的话题向中外大学校长进行了提问。
李宝笃校长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