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青岛市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严峻形势,为科学、及时、有效地防控甲型H1N1流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和师生身体健康,近期青岛农业大学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传达教育部、卫生部以及青岛市、城阳区和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有关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并结合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部署多项措施防控甲型H1N1流感,防止流感在校园内发生和传播。
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为让广大师生及时了解甲型流感防控形势,掌握甲型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充分认识防控甲型流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务处于9月6-7日向全校师生员工发放《预防甲型流感须知》近30000份,并在校园网、总务处网页发布了流感预防公告,使师生员工在了解甲型流感临床表现、传播途径的同时,自觉落实“晨检”制度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近期,总务处还将按照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向全校师生印发甲型流感分级预警相关知识,让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学校防控形势,以作出防控应急反应。
措施二:细化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演练。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预案是做好甲型流感防控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学校防控工作的严密性和效果。为保证防控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和一旦发生流感疫情快速反应、沉着应对、措施得力,总务处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以及省教育厅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预案的有关要求,对学校原有的应急处置预案进行了认真分解和细化。新的应急处置预案对甲型流感的预警级别、启动条件、上报程序、上报时限、治疗措施、护理防护、心理干预、隔离观察、杀菌消毒、后勤保障、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每一个环节都作出了明确要求、落实了具体责任人。同时为了熟悉预案程序,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在副校长王伟的指挥协调下,总务处以一名发热学生为假设,于9月8日下午组织学生工作部、学生所在学院学工办主任、辅导员、班主任以及校医院有关人员等开展了一次应急处置演练,对应急预案以及相关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进行了全面检验,总结了一些应急经验,提出了一些需要加强的措施。
措施三:做好物资储备,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区。开展甲型流感防控工作以来,校医院工作人员全力以赴、积极应对,在加强宣传教育与引导、指导师生开展晨检、督促建立防控信息网络的基础上,积极做好药品、口罩、体温计以及消毒液等物资的储备工作,为师生落实晨检制度提供方便,为校园室内外环境卫生消毒以及开展甲型流感救治创造条件。此外,为降低感染率,校医院还设立了发热门诊,并将在学校门口和校医院入口安装体温快速测试仪,发现发热人员,禁止进入校园或直接护送其到校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治疗观察。同时,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总务处将校医院三楼设为隔离观察区,并配备了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一旦发生情况,立即启用,确保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措施四:跟踪随访,区别对待。自9月4日起,总务处要求校医院对发热就诊师生员工进行登记汇总,逐日分析发热患病师生员工的发展趋势和分布情况,及时掌握有无群发病情和持续发热情况。对发热患病师生一是进行血液化验,区分其是细菌性感冒还是病毒性感冒;二是对病毒性感冒和持续发热不退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和专家会诊,并及时与城阳区卫生防疫、疾病控制等部门沟通联系,请求技术支持。
措施五:抓住关键,严格晨检和零报告制度。晨检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类似甲型流感症状患者,是做好防控甲型流感工作的有效举措,总务处一方面引导各单位充分认识坚持晨检的重要性,一方面协调学生工作部、人事处等部门督促各单位落实晨检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指定晨检负责人和联络人,做到防患未然、万无一失。
措施六:全面消毒,彻底整治。总务处要求物业管理中心和天欣物业管理公司9月10日前完成校园室内外环境卫生的清理整治以及公共区域的消毒工作,要对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等场所的教室、卫生间、走廊、楼梯扶手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做到无缝覆盖、不留死角。目前,第一次消毒工作已经完成。要保持教室、走廊等公共场所经常通风,优化空气环境。要在三天内完成公共卫生间洗手液装置的安装以及洗手液的配置工作,为师生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创造方便条件。
措施七:优化就餐环境,狠抓饮食卫生。餐厅是人员密集场所,是流感易发区。总务处要求各餐厅保持通风,优化就餐环境。要增加饭菜品种,调整饭菜结构,增加饭菜营养,提高师生免疫力和抵抗力。要下大力气抓好饭菜质量和饮食卫生,防止发生食物中毒。要密切关注餐厅和超市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督促各餐厅、超市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做到全员参与、全面掌控。
除以上措施外,总务处还对学校车辆的通风消毒、师生的饮水安全以及校医院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做出了严格细致要求,严密预防甲型H1N1流感在校园内发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