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莱阳农学院德育迎评工作宣传提纲

时间:2004-10-10 来源:NULL

(下载打印本文WORD文档)

一、德育评估的目的
  本着“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完善设施,改善条件,虚功实做,虚事实抓,软件硬化,把检查评估的过程作为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切实把高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德育评估的基本内容
  德育评估工作包括领导与管理、德育工作条件、德育工作的实施、德育工作的效果四部分。每部分又包含很多子项目,并有相应的分值。
  三、德育评估的基本要求
  检查评估划分为优秀、达标和不达标三类。项目总分值为500分。评估分三个等级:450分以上为优秀,400-449分为达标,399分以下为不达标。
  四、德育评估的基本方法
  一是听取学校汇报;二是检查档案资料;三是实地考察;四是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随机访谈;五是测评;六是反馈意见。
  五、我校德育迎评工作情况
  动员大会:2004年2月17日,学校召开了全校德育迎评工作动员大会,于玄德书记做动员报告。
  下发的主要文件:
  1、关于迎接全省德育工作评估实施方案
  2、关于充实调整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3、关于充实调整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通知
  4、关于成立迎接全省高校德育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5、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意见
  6、莱阳农学院德育大纲及实施细则(试行)
  7、莱阳农学院德育“十五”规划
  8、关于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通知
  领导小组成员:周学宝书记为组长,李宝笃校长、刁新华副书记、戴洪义副校长、纪委书记刘国秋为副组长。各院系也成立了由院长、主任为组长的3-7人的德育评估领导小组,负责各院系的德育评估工作。形成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工作机制。
  主要职能部门: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
  迎评工作实施:成立由11人组成的德育评估办公室。评估办公室每周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工作进展情况,编印了《莱阳农学院德育评估工作情况简报》,指导全校评估工作的开展。
  六、关于校风主题词
  我校的校风主题词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含义解释见《学生手册》5-6页。
  七、我校现任校领导
  党委书记:周学宝
  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宝笃
  党委副书记:刁新华 张铭锦
  党委委员、副校长:戴洪义 宋希云 刘军国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国秋
  党委委员、校办主任:李国华
  校长助理、研究生处处长:原永兵
  八、关于我校“校、院系领导定点联系师生制度”
  我校建有“校、院系领导定点联系师生制度”,每个校领导都定点联系一个以上的教学院(系),目前的联系分工是:
  周学宝同志联系动物科技学院、外语系
  李宝笃同志联系经济管理学院、植保系
  刁新华同志联系计算机系、传播学院
  张铭锦同志联系农学系、水生生物系
  戴洪义同志联系食品科学系、中加商务学院、体育部
  宋希云同志联系生命科学学院、园艺系、环境艺术系
  刘军国同志联系理学院
  刘国秋同志联系工程学院
  李国华同志联系人文社科系
  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到各院系参加院系活动,并经常到学生宿舍、食堂、单职工宿舍及教职工家中了解情况,学校还设有校长信箱,保证了领导和师生之间信息畅通。各院系也都建立了院系领导定点联系学生班级制度。
  九、“两课”师资队伍及课程设置
  “两课”师资:学校共有“两课”专兼职教师62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2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8人。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有中级以上职称的26人,博士2人,硕士22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17人。
  “两课”课程:
  必修课为7门: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40 学时。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0学时。
  3、《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0学时。
  4、《毛泽东思想概论》30学时。
  5、《思想道德修养》20学时。
  6、《法律基础》30学时。
  7、《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30 学时。
  此外,还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毕业生就业指导》、《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等选修课。
  十、宣传设施
  校广播站:每周六天播音,播出时间为早上6:20-7:30,晚上6:00-7:00,共设有莱农新闻、社会了望、学海泛舟、校园风景线、真情花园、体坛纵横、生活百科等20多个栏目。
  莱农报:四开四版周报,具有国家新闻出版署统一报刊登记号,每期发行7000余份,每个学生宿舍免费赠阅1份。设有教工论坛、风华学子、综合新闻等栏目。
  阅报栏、宣传栏:学校在青岛、莱阳校区共设有10多组灯光阅报栏、宣传栏,阅报栏上栏报纸20多种。。
  教室电视:目前学校在两校区均为学生教室配备了闭路电视系统,总电视数147台。
  学校网站:党委宣传部设有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新闻中心设有校园在线新闻网。学工部设有学工在线网站,包括招生信息网、就业网、心理咨询、思政之窗、专题报道、莱农视界、新闻频道、网络办公等。
  十一、“三育人”工作
  学校成立了“三育人”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了“三育人”工作条例。教务处为教书育人职能部门,人事处为管理育人职能部门,总务处为服务育人职能部门。
  十二、德育基地建设
  学校共设有校外德育基地30多处,分别有:驻军即墨炮团、山东海都集团、山东京博集团、山东信得集团、驻军莱阳汽训团、驻军城阳坦克团、山东汇丰集团、龙口油嘴油泵有限公司、莱阳世宝集团、青岛玉龙抽纱有限公司、山东鸿达集团、山东龙大集团、山东南山集团、山东华源动力有限公司、山东益生集团、山东百特药业、加吉化肥烟台有限公司、山东六和集团、山东春雪集团、城阳街道管委会、青岛即墨特教中心等。
  十三、社会实践
  学校对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社会实践活动由院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由院团委统一组织。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每年有年度方案、有活动主题、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学校设有青年志愿者协会,各系都有分会,组织了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科技支农服务队、防治“非典”宣传队等多个志愿者服务队,深入沂蒙老区和广大农村偏远地区,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支农、帮教、卫生宣传、科技推广等活动。
  十四、形势政策教育
  学校非常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学校采取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企业领导、部队干部举办形势政策教育专题讲座、收看专题录像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认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授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十五、我校校风、学风建设
  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在学校由小规模院校向中等规模院校转变之际,提出了“上水平、达规模、办特色、增效益”的二次创业目标,在干部中深入开展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业意识、团结意识”的“五个意识”教育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讲实效”的“七讲”活动,在全校大力提倡“团结实干争创一流”的创业意识,形成了“莱农发展、我在其中”的广泛共识。进入新世纪,在新一轮的创业中,以树立“开放的思想、开阔的胸怀、开拓的精神、开明的作风”为宗旨,组织开展了与时俱进大讨论。在学生中开展了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安全与校规校纪教育、“五自”“五爱”教育、考风考纪教育,以种种举措培育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近三年来,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研究生考取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大学四级统考一次性通过率连续十多年排在全国农林院校前列。
  十六、我校“推优入党”情况
  学校建有业余党校和业余团校,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进行培训。党委组织部每年都制定详细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计划,各院(系)也采取不同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每年都举办两期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学生各级团组织每年都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并在期末进行认真的总结。团委认真落实《团委工作条例》和《团支部工作条例》,完善了团总支工作考核体系。团组织把推优入党工作作为基层团组织建设中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严格推优程序,保证了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
  十七、学生社团活动情况
  学校现有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会以及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等社团 23个,各院(系)成立分会及特色社团90余个。为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与管理,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社团管理指导中心,修订了《莱阳农学院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规范了社团管理制度。各类社团根据其社团章程,适应学生成才需要,制定活动计划,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
  十八、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情况
  我校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较强,成立有学生舍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校园文明纠察队等多个学生自律组织,活动开展正常,效果明显。
  十九、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学校倡导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深入实施了“校园文明示范区建设工程”、“新世纪人才羽翼工程”和“新世纪人才环境工程”。94年以来,学校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成功组织了“挑战杯”课外科技发明制作作品竞赛、“展特长、推新人”系列大赛等活动。连续10年开展了“综合素质优秀学生”、“百名学习标兵”、“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每年进行社会调查报告评展、科技学术论文评展、美术作品评展等活动,等等。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活泼、科技含量高,内容健康丰富,吸引了广大同学参加,参与面达到85%以上。
  二十、学生班级建设情况
  建立了系学生办公室,为学生各班级配备了辅导员和班主任。每学年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评选出优秀班主任并进行表彰。各班班委会、团支部组织健全,班团组织根据院系工作计划及本班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二十一、特色德育
  校园文明示范区建设:多年来,学校致力于舍区文化建设,在学生舍区实施了创建校园文明示范区工程,努力使学生舍区成为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窗口。为营造社区文化氛围,提高社区文化品味,在示范区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创建活动。通过校园文明示范区建设,有效带动了我校的校风、学风建设。
  党支部联系扶持特困生制度:自1998年开始实施党支部联系扶持特困生制度以来,全校73个党支部每年扶持特困生78名,7年共扶持540多人。党支部联系扶持特困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资助,而且包括思想的引导、学习上的指导,定期与学生谈话,交流思想,全方位关心学生成长。
  机关干部兼任班主任制度:目前,全校有29名机关干部兼任班主任,坚持专职学生干部和优秀任课教师兼做班主任,鼓励教授、博士高职称人才担任班主任。
  二十二、评估体系中部分容易扣分的项目
  1、学生对“两课”教学效果的评价。
  2、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发挥情况。
  3、学生班集体建设情况。
  4、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工作情况。
  5、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参与情况。
  6、“三育人”工作学生满意率。
  7、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情况。
  8、形势政策教育开展情况。
  9、学生自律组织在食堂、宿舍、校园和其它公共场所发挥作用情况。
  10、学生对校训的认同程度及校训的知晓率。
  11、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是否有不文明上网、乱吐乱画乱扔、损毁公物、浪费水电等现象。
  12、教学区、学生生活区是否干净整洁、文明有序。
  13、学生的自习率、迟到率。
  14、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同率和对中央方针政策的认同率。
  15、学生价值取向的正确率。
  16、对学校德育工作评价结果。

德育评估办公室
2004年10月

作者:德育评估办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