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分党委收到了一封来自新疆玉昆仑天然食品工程有限公司的表扬信,信中表扬了动物科技学院徐腾飞和孙倩倩两位同学自2013年7月28实习至今各方面工作表现优异,在实习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用专业知识为实习单位做出了积极贡献。
徐腾飞、孙倩倩在实习期间,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心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他们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充实自我,充分表现了大学生的良好素质。
3+1模式创机会,实习动员立方向
徐腾飞和孙倩倩两位同学是动物科技学院2010级动科专业学生,自2008年起动物科技学院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大四最后一年全部进行毕业实习,这给两位同学走进新疆创造了机会。徐腾飞说:“实习动员会上,孙玉江教授介绍了新疆玉昆仑天然食品工程有限公司,当时就比较感兴趣,最初的想法很简单,有这么个机会,想出去看看,走的远一点。”在孙玉江教授的帮助下,一个简单的想法实现了,2013年7月,两位同学在孙玉江教授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新疆喀什岳普湖县的列车。
从怎么学,到怎么做,再到怎么教
孙倩倩被分到了质量检验部,“刚去的时候我就跟着他们学习,后面我就可以自己独立做工作,现在我也是‘老人’了,可以带徒弟了。” 新疆玉昆仑天然食品工程有限公司主要做的产品是驴奶粉,孙倩倩负责的是最后一道质量关,不到一年的时间成为了公司质量管理实验室的骨干。这一路走来,心态在变化,也有很多收获,工作不再是想象中那么抽象,它具体到了生活的每一天,与维族同事交流、化验、带徒弟,每一天都在努力,每一天都在成长。无论是职业能力、岗位了解,还是对社会的认知都进一步提升。
新疆驴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的幕后工作者
“新疆是养驴大省,家家都养驴,但是缺少技术,也缺少青年人才。两个学生在新疆喀什地区实习,搭建了合作的桥梁,帮助新疆建立了驴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孙玉江老师介绍,山东援疆计划主要针对的就是新疆喀什地区,而这个中心是喀什地区第一个省区级以上的研究中心,也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驴产业中心,它的成立搭建了青岛农业大学与新疆合作的平台,并得到了山东援疆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在中心建立过程中,跑前跑后,配合孙玉江教授编写、整理材料,联系新疆地区科技厅等都由徐腾飞承担。“孙老师布置工作,我就是帮忙跑腿。”徐腾飞谦虚的说。
研究中心建起来后,他们又开始筹备驴产业技术创新站的联盟,现已基本成型。创新站联盟是由新疆玉昆仑天然食品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和青岛农业大学联合发起,以新疆和山东为主体的,跨区域的技术联盟。既发挥新疆驴产业资源丰富优势,也发挥了山东驴产业技术层次较高的优势,利用双方优势共同搭建全国的驴产业合作平台。
“研究中心和创新站联盟的建立过程中,都有徐腾飞的身影,盖章审批等工作都是徐腾飞他们联系完成的。”孙玉江教授说。驴产业技术创新站联盟将于6月正式启动。
爱心献给维族女孩,让她快乐的舞蹈
在实习过程中,徐腾飞和孙倩倩认识了维族女孩凯德丽娅•阿卜杜外力,小女孩不能站立,“但是凯德丽娅特别喜欢舞蹈,只要有音乐、有歌声,她就会用手做出舞蹈的动作。”孙倩倩说道“我们每次教她说汉语,她都很高兴,非常喜欢跟我们交流。”徐腾飞和孙倩倩经常利用节假日去看望凯德丽娅,给她买一些吃的和用的,和她一起游戏。
新疆的生活让徐腾飞和孙倩倩感受颇多,“他们很热情,有的时候在街上聊两句话,他们就会邀请你去家里做客。我们去市场,就把东西放在车筐里,没有人会动。”参加过两次维族婚礼的孙倩倩不停地称赞维吾尔族的习俗,过节、结婚都十分热闹。“他们的婚礼很热闹,要办两天,维吾尔族的新娘非常美丽,每到节日他们就载歌载舞,我觉得在那里生活的人,很愉快、很幸福。”
徐腾飞与孙倩倩在新疆玉昆仑天然食品工程有限公司的实习已经结束了,他们不仅收获了企业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收获了维族人民的友谊和那片热土的深情。新疆与山东的跨区域联合,不仅推动着新疆的发展,同时也激励着青岛农业大学的学子,为新疆、为山东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化验室的孙倩倩
徐腾飞在养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