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青岛农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2011—2015年)

时间:2011-04-02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

“十二五”时期是我校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乘势而上,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机遇期。为了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精神,适应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党委和行政带领广大师生员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勤奋务实,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更改了校名,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为实现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明确了发展方向,进一步理清了办学思路

学校党委解放思想、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锐意进取,通过组织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大讨论,形成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对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发展愿景和发展战略形成了广泛的共识,树立了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和质量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五个着力"和"抓内涵、建机制、增活力、上水平"的发展思路。

2.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主动适应山东省和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学科重组和学院建制调整,加强了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硕士学位点数量快速增长,学科结构更加合理。新增了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2个专业学位点,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点领域增加到10个。增设了法学学科门类的专业,学科门类增加到8个,本科专业数达到58个。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获批省级特色(品牌)专业。学科发展平台建设取得突破,5个学科被列为省级(强化)重点建设学科,2个实验室被列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实验室被列为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实验室被列为青岛市重点实验室,成立了山东省小黑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肉类食品质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大类招生基础上的“3-2-2”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了弹性学制,建立健全了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修订和完善了教学规章制度,建立了全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网络化教学管理系统,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组织实施了教学质量工程,促进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19项教学改革课题获得省级立项, 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9项教学改革成果获省级奖励,5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3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加强了教学条件建设,强化了物理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等13个实验室的建设,建成校内实践教学基地20个,校外教学科研基地159个。开办了全国高校第一所合作社学院,实施了双专业、双学位教育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保持了较高水平。

4.科研环境得到改善,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学校坚持科研强校战略,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组建了一批校级、省市级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研发基地和中外合作研究机构。完善了科研管理与奖励制度。获得纵向自然科学类课题409项,包括"863"、"973"、国家支撑计划以及转基因重大专项等国家主要科研计划课题,项目经费达2.19亿元。文科类科研立项达到160项,项目总经费达到357万元。全校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8724篇,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数量大幅增长;出版专著和教材173部。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项、省级审定作物新品种18个。与青岛市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意向书,与胶南市、城阳区等地方政府签署了现代农业产学研合作共建协议,在胶州建立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与青岛市五所高校联合建立了青岛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利津县建立了"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及生态农业试验工作站",在垦利县建立"“青岛农业大学现代渔业研究中心”。与近百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自然科学类横向课题经费增长迅速,达到860万元。科技成果转让总金额达到2162万元,面向全国培养培训科技人才达5万余人次,产生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人才引进和培养卓有成效,教师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改善

学校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建立了教师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委员会,出台了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实施了"1361"人才工程。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分别达到80.3%与28.3%。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一批教师获得省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和国内访学项目资助。提高了人才引进标准,注重优化人才队伍学缘结构,从100多所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了344位教师和科研人员,其中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45人。形成了由"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组成的高层次学术人才群体。有些学科领域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高水平学术团队。

作者:青岛农业大学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