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青岛农业大学“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

时间:2010-04-09 来源:宣传部

     4月9日,李宝笃校长主持召开学校“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部署会,总结回顾“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正式启动我校“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校领导刁新华、戴洪义、宋希云,校长助理杨同毅出席会议,全校各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李宝笃在讲话中深刻阐释了“规划”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他指出,“规划”作为一种大学治理方式,不仅仅是对于未来发展的目标设定,更重要的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所形成的广泛参与模式、价值认同和行动引导。通过规划编制,吸引广大教师、管理人员、职工广泛地进行讨论,共同分析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共同面对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共同谋划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预期目标和实现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促进思想观念、个人期望的充分交流,促进对于新的思想观念的学习吸收,促进每一个人在理解、认同学校发展定位、目标的前提下对自己发展的思考,形成内在的发展动力。这样,“规划”所制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就会成为凝聚人心的力量,成为全校每一个单位、个人的行动航向标。 
    李宝笃对我校“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了简要回顾。他从十个方面总结了我校“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分别是:基本完成了基本条件建设,较好地满足了教学科研需要;专业建设稳步推进,形成了基本均衡的专业结构,具有了更强的人才培养能力;在规模发展的同时,保持和提升了教学规范,稳定了教学质量,获得了教学水平评估的优秀成绩;师资队伍发展趋于稳定,职业成熟度逐渐提高,整体水平得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研究项目层次、经费数量、研究领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学科发展表现出较好势头,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成功更改了校名;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有利于学术发展的管理机制开始建立;大学文化建设已经启动,以学术文化为中心的大学文化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民生问题得到高度重视,职工住房问题有了比较好的解决。
    李宝笃说,“十二五”期间,办学规模趋于稳定,如何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心问题,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未来。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这三个方面。首先,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性是我们人才培养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人才培养中,我们要关注社会的需要,将社会最需要的知识整合进课程,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获得符合社会需要的知识、能力,能够以所学谋求社会岗位,获得发展基础。其次,学校需要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教师要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创新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使知识教育紧紧跟随社会产业发展需要,使知识传递更符合社会需要和更加有效;要有学术创新能力,不断为社会提供新的知识成果和技术成果。第三,要努力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声誉,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
    李宝笃指出,这三个方面竞争力的获得和提高,都是人在起作用,归根结底还是集中在教师身上,也就是说,教师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他强调,“十二五”期间我们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如何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提高创新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着重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进行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发机制;二是创造有利于教师开展创新的软环境;三是进行目标设定,明确主要工作的方向和目的;四是设计行动策略;五是将规划落实在实践行动中。
    根据工作安排,我校“十二五”规划将于12月底编制完成。

作者:刘晓华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