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外国语学院:注重实践 让外语变“看在眼中”为“长在嘴里”

时间:2009-08-21 来源:宣传部

最近几个月来,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好消息不断传来:“山东省大学生英语口语比赛外院选手李晶晶获得二等奖第一名”、“外院成功承办驻青高校英语演讲比赛,李晶晶获一等奖和最具风采选手称号,胡浩、田伦获三等奖”、“外院新建的两个视听室已配齐桌椅,能够同时为200名学生开放视听室”、“日语、朝鲜语教研室组织学生开展影视剧配音比赛,为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供了新的舞台”……一时间,宿舍区、教室里、校园中,常常能听到这样带着羡慕与惊奇口气的谈论。

    5月24日,驻青高校英语演讲比赛的决赛现场——我校信息楼6楼报告厅,当天热闹极了。全校各年级、各专业都有同学前往观看比赛,热烈庄重的比赛现场、精彩激情的选手表现,赢得掌声不断、笑声融融;比赛结束时,许多同学涌上台来,将获奖选手和指导老师们团团围住,问学习方法、问参赛经验、问学业规划、问口语发音技巧……外院承担的此届比赛为何如此成功、外院在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上有何不同做法,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这些问题,学院党总支书记于国华这样回答了记者:“注重实践特色是外国语学院长期坚持的原则,而针对今年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我们又加强了‘突出解决就业问题’的内容。”

    经济危机对各学科大学生就业都有一定影响,但对于外国语学院来说,这更是一件令人头疼的大事。国际贸易的锐减,直接影响学生的出路变窄。“去年冬天,我看青岛一家报纸报道大学生就业,说‘青岛学子感受就业寒冬’,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就全力重点抓就业问题了。”于国华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始后,学院领导班子达成共识,要将学习实践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将做好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上半年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当做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 

    学院实行了“党员干部和专职辅导员联系毕业班”的办法,由院长潘桂荣担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参与这一工作的党员干部和专职辅导员要第一时间熟悉最新的就业政策、提供就业指导,同时还要不断收集就业信息、做好关注家庭经济和就业双困难学生的工作;各班负责人及毕业生导师还多方联系用人单位,主动邀请其前来招聘;党总支书记于国华多次为毕业生做就业报告,鼓励学生大胆走出去、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学院还采取了一种崭新的“1+1”模式,即就业学生帮助未就业学生,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指导面试技巧等。

    经过努力,外院就业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全院正式就业率截止到六月份为69.3%,居全校第三位。如果再加上已找到工作尚未签约的,情况更好。这对于一个文科类专业来说,已相当不易。

    衡量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最主要的是体现在解决问题和推动科学发展上。在大力解决就业工作之外,外院着力解决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切实解决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定位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这是我校长期以来人才培养的特点。而一代代莱农人、青岛农大人在社会上的共同形象,也证实实践能力强。“上手快”这样的评价比比皆是,可以说,已经成了农大人身上最鲜明又漂亮的标签。

    但这个标签,多年来更多是贴在了传统农学类学生身上。文科类学生由于学科特性决定了本身实践性不强,因此,在对外推销毕业生时,“实践能力强”这个标签还真不太好用,常常直接就碰上疑问“学外语的光动口不动手,有啥好实践的?”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每个学院都应该好好琢磨的,学科特点不同,但社会对每个学科专业都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上手就能干、张口就会说,这样的外语人才哪个单位都稀罕。”于国华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学院领导班子对于如何更好地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外语类人才,动了不少脑子。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大家认识到,学院重视语言应用技能的氛围还有待加强,为学生创造的用语言、练语言的条件还比较有限。只有进一步让学生更独立地脱离课本,从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的低层次学习中脱离出来,真正在思想上认识到语言的工具性、提高使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外语才能从“看在眼中”变为“长在嘴里”,才能“话来张口”,活学活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真正敢于贴上我校传统的光荣标签─—“实践能力强”。

    在分析检查阶段,学院多次分别召开低年级、高年级学生座谈会征求意见,特别关注学生所提出的学院应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意见和建议。例如,优化软硬件环境、提高营造学习氛围的能力、提供更多参与语言类活动或走近外企的机会……学院详细收集整理了这些意见和建议、并就重点建议进行了研究。

    同很多学院一样,外院也是边学边做,一边分析检查,一边着手对重要工作进行改进。

    广受岛城学子关注的驻青高校英语演讲比赛承办权今年花落我家,这早已是外院师生共期盼的一件大事。对于如何办成历届比赛中最漂亮、最精彩的比赛,学院领导班子、团总支老师,以及有关专业教师多次商议。团总支书记焦磊告诉记者:“与往届比赛相比,本次大赛筹备更周密、各环节衔接完美顺畅,带队前来参加决赛的各高校负责人都极为赞赏。此外,由于大赛由我校承办,同学们参赛热情更高,初赛阶段一个班至少有一大半同学报名,这也保证了我校最终夺得冠军。” 

    “大型赛事毕竟届数有限,而且可参加的同学数量也受到很大限制。学院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煅炼。在这个方面,各教研室老师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晓雷告诉记者。

    经常关注外院新闻的老师同学们会发现,现在,外院教师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资源,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外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更让人惊奇的是,学院对此并没有强硬要求,这些都是老师们自发自愿的“自选动作”。而且,带领学生的数量也是自由的,能力大的可以带整个班级出去,关系少的则可以带三五个。朝鲜语教研室主任金艳花老师已多次带学生外出过了,她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多位同学找到了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金老师不久前带学生去了一家韩国咸菜公司,学生们不仅可以与外籍人士面对面交流,同时真实地了解外企的内部管理和企业文化。咸菜公司老板用娴熟的韩语积极与同学们对话,更就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话题向大家讲了自己的见解。在问中寻找答案、在聊中沟通思想,在这种“登门学习”的方式中,所学到的绝不仅仅是语言。

    外院的学习实践活动还在有声有色地开展。学院将利用今后一个时期,办一些师生希望办的实事、好事。一是加快实验室专项建设和视听室的配套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二是积极为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三是积极做好特困生的帮扶工作,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外院很多同学还在暑期开展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邹鹏慧是2006级英语专业一名成绩优异的同学,她曾考出全院专业四级第一名的高分,但自己却并不满足于这种“笔试”高分。刚放暑假,她已开始在我校国际合作交流处“上班”了——接听、回答国内考生对出国留学项目的咨询,同时解答国外学生对我校留学生项目的咨询。“帮助做这些,一方面能很快提高口语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校做点事情,觉得挺高兴的。”

作者:周维维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