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多喝点就会好起来了。”12月4日晚,记者在城阳区蓝十字动物医院见到被救助的乌雕时,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杨海燕老师正在给乌雕补充能量。为了能够让乌雕自己喝到,杨老师一直用手拿着输液管,并且还不时地和乌雕进行交流,这只被救助的乌雕似乎能听明白似的,不时眨着眼睛回应。
这只落难的乌雕是在莱西的姜山湿地被发现的,青岛市野生动物救助协会的负责人张老师了解情况后,立马带着协会志愿者赶到现场。“乌雕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肉食性动物,到现场看到状况后初步判断乌雕食物中毒。”张老师说。于是协会的志愿者们对乌雕进行了简单的治疗,并为它输入葡萄糖,但是状况仍然没有好转,于是他们想到了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方面的专家,经过多方打听,联系到了教授野生动物课程的孙娟老师。在工作中的孙娟老师接到电话后,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联系到学院禽病治疗专家张廷荣教授,以及动物临床医学的杨海燕副教授。在乌雕还没有赶到之前,动物科技学院的老师们就已经在我校的教学医院-蓝十字动物医院做好准备了。孙娟老师说:“在电话中通过志愿者的描述,乌雕出现呕吐、吐红水等迹象都表明这只乌雕疑似食物中毒。”
刚到医院的乌雕严重脱水,全身蜷缩在一起。杨海燕老师对乌雕进行检查后,发现乌雕瞳孔反射正常,但体温偏低、精神状态不佳、呼吸缓慢。张廷荣老师立刻对乌雕进行了清胃、吸氧、输液等紧张的治疗。在清胃的过程中,杨老师的右手大拇指还被乌雕的喙啄伤了。“在给乌雕从口中取食物的时候,可能是惊吓到了它,一不留神就被它啄到了。”杨老师说,对伤口进行简单的包扎后,杨老师又继续投入到救助乌雕的过程中。乌雕下午五点被送到医院,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救助后,乌雕的状态有所好转,逐渐有了精神,在转移到笼子的过程中还挣脱保护站立了起来。看到状态逐渐好转后,大家才陆续离开。但由于乌雕严重脱水,所以危险期还没有度过,于是杨海燕老师把这只乌雕留在自己的医院里,可以更方便的照顾到乌雕。
吃过晚饭后杨海燕老师就一直守在乌雕旁,仔细观察乌雕的现状。杨海燕老师说:“估计这只乌雕可能在两三天就已经中毒了,从干燥的皮肤中可以看出它严重脱水,血管的生理状态已经不适合进行输液。”但为了能够更快的给乌雕补充能量,杨海燕老师只好拿着输液管慢慢地放在乌雕喙边,吸引它自己把输液管含在嘴里。由于担心会惊吓到乌雕,杨老师小心翼翼的把输液管慢慢靠近乌雕喙边。刚开始的时候乌雕还不适应,有时输液管刚含到嘴里就掉出来,有时即使输液管含到嘴里,但由于嘴张的有点大,含有能量的液体顺着嘴流下来。但杨老师却在一旁耐心的说:“它慢慢适应一下就能喝进去。”在给乌雕喂了两次后,只要输液管一靠近它喙边,它自己就知道含在嘴里。不一会,它就能够站立,靠近它时还能拍打着翅膀。
类似救助野生动物的事情对于杨海燕老师他们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还有一次救助过从台北飞过来的珍稀鸟类,当时为了能够弄清楚鸟的基本信息,他们靠鸟脚上的卡片,通过多方打听找到这只鸟的详细信息,并且成功救活。
一只落难乌雕,有不计辛苦为它找专家医治的的青岛市野生动物救助协会的志愿者们,也有为了能够救助它放下手头工作进行紧急救助救援的农大老师。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一只落难的乌雕点燃我们的热心,让我们感受到一丝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