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综合资讯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 加强学科团队建设

时间:2016-10-25 来源:动物科技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党委第一党支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以“三会一课”、党日活动、集中学习研讨、个人自学等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把党建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把学习成效体现到做合格党员、建过硬支部的行动上,确保取得实效,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

一、主题与思路

坚持以“党建工作引领学科团队建设”为主题,注重调动党员积极性,将支部与学科和团队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学科专业人才优势,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两学一做”要求为指导,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学科发展为重点,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教师到畜牧教学科研和生产一线建功立业。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根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纪念建党95周年“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活动的要求,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发挥党员作用,引领学科发展,突出团队建设,结合专业特点,将党建和学习教育融入课堂、科研、生产实践中。

1、将学习教育融入课堂

坚持将“两学一做”要求融入课堂,注重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具体做法是:合理组建团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入职前培训,跟随老教师进课堂,学习授课方法、技巧。课前认真备课,更新教学内容,调整培养方案,丰富教学素材,做好学科渗透。课堂上,注重改进教学方法,紧抓学生兴趣点,结合热点,坚持教师授课、学生自学、课堂讨论、课外实践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通过面对面、网络教学平台、QQ等多种形式与同学展开交流。

2、将学习教育融入科学研究

坚持学习教育为主,将“两学一做”融入科学研究,以理论为指导、实践需求为宗旨,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在实践中,要求老师们踏实肯干、严谨求真,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开展与畜牧业生产一线关系紧密的科研课题,积极争取相关横向、纵向科研项目,努力将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带回实验室,研究解决后再回归实践,将“做合格党员”精神落实到做一名合格科研工作者的实践中。

3、将学习教育融入生产实践

积极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学科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统筹做好师生参观学习、科普调查、社会调研、职业体验、素质拓展、社区服务等各项社会实践活动。鼓励老师们积极投身到畜牧生产实践第一线,与当地农牧民和养殖户交流,切实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难题,明确科研重点和方向。同时,通过实践检验科研成果的成效,发现新问题并不断解决,将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将新知识、新经验传授给学生。

三、主要成效及经验

(一)主要成效

1、理论学习效果显著

将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业余时间的学习。通过学习,党员同志在微信平台积极交流,将所见、所闻、所感即时与大家分享,各种观点汇集到一起,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即时改正。

2、团队结构建设更加优化完善

学科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构建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年龄、职称、知识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富有活力和朝气的学术团队。近三年,共引进博士9人,进一步拓展了学科的人才梯队和学缘结构。学科现有在职教师51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1人、博士36人;副高以上职称比例82%,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70%;研究生导师比例70%以上。

3、人才培养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团队成员积极将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果、产业发展、社会需求、新技术等信息带进课堂;严格教学管理,将校规校纪、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创业、文化传承、职业规划等融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负责,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社会和未来;严格遵守教学规范,提前到教室,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指导好每一次实习和实验,真诚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细节,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师德师风建设更加优良

党员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践行师德规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成长需求为导向,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需求,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给他们以心理疏导、思想道德引导和学习生活指导,把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理想和现实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涌现出了一批博学多识、爱岗敬业、德才兼备、德高望重的优秀老师。

5、科研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团队成员积极争取横向、纵向科研课题,拓宽科研项目的来源渠道。三年来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4项、国家自然基金9项、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项目2项、山东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等课题14项。1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授权及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8项,实现成果转化2项;发表学术论文317篇,其中SCI收录70篇;参编著作2部;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3项,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获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项;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1项。团队成员多次深入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西藏等地,举办动物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秸秆储存利用等多场培训班,与当地农牧民和养殖户进行交流探讨,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帮助出谋划策,化解难题。期间,共建了校企教学科研平台及教学科研实践基地6个。

(二)工作经验

1、创新活动形式是增强党支部活力的有效措施

在面临繁重的教学、科研、管理、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工作条件下,党支部必须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加强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效果,才能使支部永葆青春活力。为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支部活动的实效性,考虑到党员同志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时间紧张问题,支部建立了微信群和QQ交流群,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党性教育,并把支部建设与学科发展有机结合,推动学科发展。同时,将党支部成员分为三个党小组,由支部委员任党小组组长,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组长负责团队协调,凝聚力量,创造合作氛围,推动学科发展,提升学术水平。

2、党建引领作用是加强学科团队建设的驱动器

高素质的学科团队是学科建设的发动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学科团队建设的驱动器。支部党员要积极带领团队成员投身学科建设,搭建交流平台,举办学术沙龙,围绕教学工作、项目申报、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展研讨,鼓励学科成员积极参与制定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规划,申报相关项目。优化学科人员组合,形成研究创新团队,对科学研究重点和主攻方向集体攻关,提高效率。通过与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对接,教师与企业人员双向嵌入,让企业优秀的研发人员参与项目研究。发挥老党员、老教授的模范作用,发挥传带帮的作用,培养青年教师,打造一流学科团队。

作者:动物科技学院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