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综合资讯

大学生竞技体育,闯出“农大黑马”

时间:2015-11-27 来源:宣传部

日前,2015-2016特步中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山东赛区的比赛在曲阜师范大学拉下帷幕,来自省内的19支精英高校球队,经过六天的激烈角逐,最终分出胜负——青岛农业大学成功夺得校园组冠军!

“咱学校足球太牛了!”夺冠消息传出,全校为之振奋!新浪体育以《青岛农大笑傲足联赛山东赛区校园组》为题迅速进行报道,很快,腾讯体育、搜狐体育、新华网、凤凰网、中华网、中国广播网、中国创新网、中国日报网、中国山东网、大众网等全国20多家大型网站进行了报道,青岛农业大学男子足球队以四战全胜、零封对手的绝对优势笑傲山东省赛区校园组,一时成为校内外大学生美谈。

四战四胜,完美防守零封对手

“这次比赛打得好,但四战四胜的成绩,确实不容易。”谈起刚刚获得的大奖,体育教学部李国梁主任非常高兴,不仅有胜利的喜悦,更有发自内心的骄傲。在此次比赛中,青岛农大男足队的防守能力尤其被广为称道,让各个赛队都心服口服。

在前两场比赛中,团队一路过关斩将,分别以2-0、3-0战胜山东交通学院和济宁学院,杀入校园组的半决赛。“第三场比赛面对的是去年的亚军——齐鲁工业大学,说实话大家心理还是有些压力的。”李国梁主任说。尽管如此,真正投入“战斗”中,男子汉们充分展现出了雄厚的实力,继续打出了零封对手的惊人成绩,最终以3-0力克强敌挺进决赛。

决赛在曲阜师范大学进行,与曲阜师范大学足球队交锋。“这几年曲师的竞技体育水平一直很不错,在各个项目上都很有优势。”李国梁主任说,再加上曲阜师大所独具的“东道主”优势,让球赛进行地非常激烈。“一开始你来我往非常胶着,双方在半场互相交了白卷。”直到比赛进行到第80分钟,农大足球队才打破僵局,强进一球!

攻克一球后,对手的进攻明显加强,我校球队在欣喜之余也不敢有丝毫放松。就这样,在最强劲的“攻”和最稳固的“守”的互相制衡中,最终青岛农业大学以1-0的比分保持到完场,用四战全胜的优异战绩,荣膺特步中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山东省省内赛校园组冠军。

本赛季的特步大足联赛在赛制上继续采取了上赛季的联赛模式,按照省内赛、大区赛、总决赛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超级组、校园组和高职组的比赛。而在赛区划分方面,校园组大区赛阶段分为东南赛区、西南赛区、东北赛区、西北赛区四个大区,山东属于校园组的东北区,最终校园组前两名获得参加大区赛资格。

“也就是说,明年我们足球队就要去打东北赛区的大赛了。”李国梁主任充满信心地说。

“好种子”来自好氛围,男足经验映射校园体育态势

据李国梁主任介绍,我校男子足球队已有多年建队历史,算得上是学校体育队里的一只老队伍了。男足队由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的王京转老师带队,从最初带着爱踢球的同学们玩儿,到逐渐发展成为近年来大学生足球领域崛起的一股新力量。“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师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李主任说。

王老师却将团队的优异成绩归结到学校重视和队员们的刻苦训练上,“训练很辛苦,尤其是比赛前的集训,力度很大,但大家都很用心。”

除了科学、规律的训练,王老师还特别谈到了学校教工足球队长期起到的“对手”和“陪练”作用。“正式比赛前一个月,我们周一到周五常规训练、单项训练,周末就和教工足球队踢,在相互的碰撞中摸索经验、总结规律。”

王老师对教工足球队的水平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和学生球队的水平不相上下。“老师们长期踢,经验更丰富;学生们年轻,能跑,但经验不足。”正是有了这种旗鼓相当的好“对手”,才能很好地促进了双方能力的提升,增加了年轻队员们的赛场经验。

在李国梁主任看来,教工足球队的这种支持,其实正反映出全校体育运动的整体氛围。“运动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比赛,而应该有更丰富多彩的内涵。竞技体育是一个范围很小的类别,对更广大的师生来说,应该积极参加到丰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来。”

群众体育是体育教学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体育教学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不断丰富校园体育赛事,浓郁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各项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一股体育健身的热潮。

“我们派出很多老师指导各学院和体育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运动会和其他体育活动,让校园体育、阳光体育的理念深入学生心中。同时与校团委、工会、妇委会等群团组织加强合作,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教工体育活动。”李国梁说,“全校整体上的运动氛围有了,老师同学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高了,才更有利于运动员选手的选拔和训练。”

一年三大奖,不折不扣抓好学校体育工作

不光是男足,今年学校在竞技体育方面收获很多,在广大教练员、运动员的拼搏努力下,接连取得成绩新突破。我校田径代表队今年上半年在山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取得甲组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团体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女子篮球队在不久前进行的山东省体育联赛篮球赛中六战全胜,获得甲组冠军。

一年三个冠军,这是怎么做到的?事实上,按照省有关文件要求,我校自2011年起不再招收优秀运动员,刚开始确实曾经为竞技体育工作的开展发过愁。

“但发愁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要从内部资源、从现有广大普通生源中‘优中选优’,尽早、尽可能地发现那些在中学阶段有过一定基础、身体素质较好的‘种子选手’。”李主任表示,在这一点上,体育教学部王乃英副主任等一批专任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意识,默默无闻地做了很多前期工作。“老师们基本上是在完全自觉地状态下,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学生中留心观察、发现新人。可以说,他们最初根本没在乎计算不计算工作量,就是想发挥自己专长,聚拢起一批有一定特长和浓厚兴趣的同学。”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在三次重大省级大学生赛事中拿到三项冠军,不仅可喜可贺,更值得“趁热打铁”,进一步总结经验,提升水平。11月20日,全校体育工作专题座谈会举行。校党委书记李宝笃在会上讲话指出,落实十八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项具体工作就是要不折不扣地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将体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对我们体育教学部来说,有压力更有动力。”李国梁说。

运动提升素质,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体育之育”

喜欢看比赛的人都知道,单凭个人的天赋和聪慧战胜对手、赢得喝彩并不是最难的,更难的是如何在协同合作中完美配合,实现“共赢”。李主任告诉记者,在学校目前的各个体育队中,王京转老师所带的男足队可以算是成立时间最长的。经过多年摸索,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而且已经有了好几届毕业生。更让人赞叹的是男足队团队的氛围非常好,队员和老师之间、队员相互之间有着非常浓厚的感情。

“早已经毕业的队员,仍然关心着团队发展。男足队到外地打比赛,就经常有当地毕业生向工作单位请一天假,专门过去帮忙,给队员呐喊助威。还有自己创业的毕业生,也志愿地为团队参赛期间提供水、饮料、食品,让我们非常感动的同时,也非常欣慰。”李主任说。

体育也是育人,而“体育之育”的内涵更广,从某个角度来说,意义也更大。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锻炼体魄,增强体质,还能培养运动员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开阔他们的视野和胸襟。历届奥运会上,真正打动观众心灵的往往并不是具体的奖项和名次,而是运动员对国家荣誉的高度重视、对个人极限的不断突破、对历史记录的努力超越以及对教练员和裁判的敬重、对团队成员的关爱,甚至对对手的尊重。这些无形的财富,让人深深体会到“体育之育”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李主任告诉记者,无论是我校男足队、女篮队、田径队,还是其他一些体育队,队员素质都普遍较高,有不少同学在忙碌的训练之外还担任着学校、学院的一些工作,或者同时兼任班干部,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能做到学习、训练、工作三不误。不仅不会焦头烂额,反而每天安排得井井有条、精神头十足,四年下来大学生活过得非常有意义。

机电工程学院农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1204班的张健是田径队的一名运动员,还曾取得过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在他看来,体育锻炼和学习工作并不冲突,“体育锻炼培养坚韧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繁忙的事务中更可以调节身心。”耐力跑是很多人不愿意接触的冷门运动项目,动漫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1403班的窦晓晓却是个例外,而且第一次参加5000米和10000米的比赛,就双双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谈起成绩,窦晓晓却说,对自己来说,“耐力跑”对个人毅力的训练,远远超过了获奖本身的意义。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历史事实表明:反映、表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力量,最直接地就是战争和体育竞赛。战争是反人类的暴行,而体育却在竞赛中显示出增进人类和平友谊,激励人们追求进步、不断攀登高峰的强大精神力量。

高校的核心工作是育人,是为民族、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体育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深厚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而实践应用能力正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大批知识素质高、身体素质棒、有着坚定理想信念和优秀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体育教育部以其自身的优势,正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维维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